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二教案 > 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杜甫诗三首

编辑:sx_chenjp

2015-12-07

教案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有序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精品学习网为各位老师准备了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杜甫诗三首,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主题;探究诗作风格的变化。

2.熟读成诵,涵泳体悟。

3.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涵泳背诵。

2.理解诗歌主题。

3.把握诗作风格。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屏显杜甫图片)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今天就让我们与诗圣同行,去感受他博大的思想情怀。(板书标题、作者;屏显:与诗圣同行。)

二、活动建构——与诗圣同行

1.第一板块:忘情吟诵(屏显)。

(1)教师范读。听清读音,把握停顿、重音。

(2)自由朗读。

(3)指生朗读。校正读音,明确节奏。

(4)齐读全诗。

(5)合作译诗。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2.第二板块:诗意描述(屏显)。

(1)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描述的口吻描写泰山的雄伟景象。

(2)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感叹的口吻抒写你站在战乱后的长安城上的感受。

(3)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讲故事的口吻再现当年石壕那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先自行准备,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推荐同学向全班描述。活动的全部目的在于通过诗意地描述,检验、强化、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活动完毕后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说是否准确(符合原意)、清晰(顺序合理)、生动(描绘细致)。一句话,关键考查活动参与者对文本理解的准确度。教师可视其情况做点必要的补充,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就要指出这里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二百公里。诗的末联提到的“绝顶”才是指泰山的主峰玉皇顶。

3.第三板块:品析妙点(屏显)。

杜甫曾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话。在这三首诗中,你认为哪些词、句,或者标点用得好,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可示例。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昼犹昏。“割”字提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4.自由背诵。

通过对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杜甫诗三首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教学参考资料尽在精品学习网!

相关链接:

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三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杜甫诗三首 

标签: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