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一教案 > 语文教案

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案例:《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编辑:

2015-04-03

六、交流。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叙写“我”在沙漠中心濒临死亡的感受和思索。

2、理清文章结构。

“我”身困沙漠忍受痛苦(1-6)--沙漠 求生(7-8)--心态平静后我的思考(9-19)--继续走在坚定求生的路上(20-21)

3、联想问题。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没有水汽,极度干燥,白天酷热,夜晚寒冷。“我”的处境很危险。

(2)飞机失事 后“我”被困沙漠,想办法自救。平静中“我”思考自己的生活,觉得死得其所、死而无憾。清晨醒来,“我”又继续坚定求生。

(3)痛苦:没有水汽-干渴 -寒风的鞭打。

绝望: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平静:一种超越希望的平静--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

乐观:乐观中的幸福--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4)他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在沙漠中他也 有彷徨,绝望,但他不仅与自然抗争,也在与自我进行抗争。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为人类命运承担责任的人。

七、解疑、拓 展。

1、作为什么会由痛苦、绝望转为平静、乐观?

他感到人受的苦还真不多,他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绝不是他的错。他感到上天很厚爱他,。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他的生活就是冒险是去寻找真理,是尽对人 类的责任。他没有遗憾,他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过,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2、如何理解“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经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刻画了人物的感受,语言风趣,表现出“我”的乐观精神。

3、为什么“我”认为“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 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需要体现信念、勇气、事业、生命的意义的生活,在城市里,人们为了物质忙忙碌碌 ,碌碌无为 ,没有我想要的生活,表现出我对理想、事业、信念的执著追求。

4、如何理解“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当空闲的时候,他们用什么来填满他们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呢?”

这是“我”对庸俗生活的观察,反衬出“我 ”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对理想、对事业、对责任的追求。

5、为什么说“我们期待黎明就象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象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贴切地写出飞行员的职业本质:寻找真理,探索人生意义。

6、如何理解“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表达一种为事业而牺牲,死得其所、死而无憾的心情。

标签: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