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5-05
计划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如果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饱含情感。精品学习网编辑了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范文,欢迎阅读!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学生能够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初步培养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
2.通过香港和澳门人口密度的计算与资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进而总结归纳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持续发展的措施,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更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出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因素;逐步培养地理图文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4.通过港澳地区特点的学习过程,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
1.教材在“香港和澳门”一节中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1)优越的地理位置;(2)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从历史背景和“一国两制”的政治背景入手,分析香港和澳门日益提高的国际竞争力,为说明港澳地区与内地优势互补对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打下伏笔;(4)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上述内容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2)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2.教材在编写时以介绍香港特点为主、澳门为辅;同时突出了两者的共性──同为城市案例来介绍给学生。
3.本区域内容选取和组织的主要思路如下:从港澳地区地理位置切入,结合人多地狭和殖民侵入的历史以及“一国两制”政策,重点介绍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心思路是香港和澳门的可持续发展与祖国内地关系密不可分。
【内容点析】
1.在本节第一个框题“人多地狭”内,教材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1)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教材的文字虽然不多,但依据课标“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的要求,教材功能还是丰富的。第一,能够运用地图说明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点出了其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内外广阔发展空间的内涵。第二,能够运用地图说明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点出了具体的海陆位置,为学习外向型经济打下基础。第三,本框题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分析和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借助地图,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的思维线索入手,去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抓住主要的地理位置特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特点对其自然、经济及社会的重大影响,以培养区域地理位置的分析技能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初步认识港澳地区依托祖国大陆而拥有的美好发展前景。
(2)人多地狭的区域基本特点。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手法介绍了人多地狭、因地制宜地发展以及注重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教材在叙述性课文里提供了港澳地区的组成、全境面积及人口数量。第二,教材在活动性课文中设置了港澳地区人口密度的计算及与其他城市的比较,以从定性到定量地帮助学生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实现了两种课文呈现方式的有机结合。第三,教材在“人多地狭”的特点基础之上,叠加了香港地形与城市土地用地的卫星遥感影像图,引导学生分析和认同香港因地制宜、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方式,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应用及创新能力创设了问题情景。第四,通过香港地形与城市土地用地的卫星照片和绿地景观照片的阅读,教材展示了香港在人多地狭的条件下,注重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城市为主体的地理区域如何做到协调人地关系,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3)港澳的历史以及“一国两制”的政策。教材在本框题的最后一段叙述性课文中简明地介绍“一国两制”的政策内容,并在阅读材料中简单地叙述了港澳地区的“身世”,目的有三个:第一,使学生能够从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从政治体制的变化过程中认同港澳地区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以及未来依托祖国大陆不断发展的美好前景;第二,使学生能够从宏观背景方面分析影响港澳地区发展的促进因素,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第三,为下面“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对其长期稳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学习做好铺垫,强化了教材前后的内在关联性。因此,此段教材的编写并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教育功能是十分具体和重要的。
2.在本节第二个框题“港澳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中,教材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1)香港的产业构成。第一,教材首先强调了港澳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多地狭的区域基本情况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发达。第二,具体介绍了香港产业构成是以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及旅游业为主。上述内容为培养学生依据具体条件、合理推断发展方向的推理判断能力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强化了本节教材两大框题的内在联系。
(2)香港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第一,介绍了香港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性质是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政策。第二,结合图像,详尽地说明了祖国内地和香港的各自优势所在和优势互补的基本模式──积极在祖国内地建厂和通过香港加强对外贸易往来,这是本框题的教学重点。第三,教材在活动式课文中还展示了港澳地区与内地更广泛的联系──人才流动、文化和体育的交流、科技交流及双边旅游的发展。上述内容的教学,可以培养综合、比较及分析不同区域发展优势、优势互补模式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结合具体实例、阅读图像信息、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认同实行“一国两制”对港澳地区和祖国内地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3)香港的转口贸易。以阅读材料的方式介绍了转口贸易的特点、香港转口贸易的地位及祖国内地经香港转口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势头。本段内容的呈现是辅助说明“香港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这一主题的。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本节教学内容因考虑到学生参与的活动时间较多,故建议安排1~2课时为宜。
【新课引入】
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图案,说说其寓意(五颗五角星与紫荆花)。
2.经过讨论,教师指明,香港和澳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与祖国内地密不可分的关系、该类区域地理特点的认识方法,是本节的重点。
【人多地狭】
1.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行政地图”,并结合教材中香港和澳门的插图,引导学生阅读两幅地图,讨论和回答下列问题:①如何描述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②香港的海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③香港以祖国大陆为腹地的相对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重点在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的影响和地理位置的分析方法。
3.教师提供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与人口数量,要求学生计算两地的人口密度,并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等城市比较,思考和说明香港和澳门土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的特点。
4.引导学生依据人多地狭的结论,讨论“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措施”,并进行利弊方面的评价,引出环境保护及绿化问题。
5.投影教材中“香港卫星遥感影像图”和“香港城市中的绿化图”,估算香港的植被覆盖率,思考“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加大绿化面积的意义是什么?”
6.教师给出香港植被覆盖率的数据,引导学生认同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7.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8页“一国两制”的正文和“香港和澳门的‘身世’”阅读材料,并思考下列问题:①从港澳的历史和“一国两制”的政策入手,分析香港和澳门国际地位的巨大变化和国际竞争的不断提高的原因;②为什么说香港和澳门的发展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
8.教师总结,并追问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香港和澳门的发展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从而引出“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播放香港有关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及旅游业简介的录像,讨论“香港为什么积极发展上述产业”,以巩固地理位置、人多地狭、历史演进、“一国两制”等因素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师在课前提供下列资料,要求学生阅读:①祖国内地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及矿产资源的统计数字表与相关图像;②香港有哪些生活、生产资料来自祖国内地;③祖国内地和香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④祖国内地和香港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数比较表;⑤香港有哪些工业门类转移到内地;香港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分布图。
3.要求学生在课前依据上述资料,进行角色扮演,表现香港商人到祖国内地与内地相关领导就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投资办厂事宜洽谈的过程。
4.将上述短剧在课堂上表演。
5.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讨论祖国内地对香港经济的促进作用。
6.引导学生阅读香港转口贸易的材料,以及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表,以此说明“互惠互利”的内涵。
7.结合短剧的表演和上述的讨论,以教材中香港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为题,让学生总结归纳两地优势互补的基本模式。
8.教师总结:“全面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是香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拓展学生世界地理知识的广度;巩固“地理位置优越、人多地狭及城市为主体”国家或地区地理特征的一般认识和分析方法;进一步强化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体要求:
1.让同学们课后分组收集有关新加坡的图文资料;
2.提示学生可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中获取相关资料;
3.依据图文资料归纳总结新加坡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对比新加坡与香港经济发展条件有何差异,环境保护措施有何共性;
5.办一期新加坡简介的壁报。
通过对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范文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教学参考资料尽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标签:地理教学计划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