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8-27
教学建议: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其中,动手操作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以后,它可以用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因此,学习之初,应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以后,则应鼓励学生先想象,再动手。
3.应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开展正方体表面展开、棱柱模型制作等的教学。
4.关注对数学活动水平的考察。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 搞好与前两学段的衔接,重视概念课教学;
2. 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归纳,主动的学习;
3.充分利用数轴进行进行数形结合的教学;
4. 把握教学要求:把握重点,突出重点
5.注重联系实际
6.利用好选学内容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注意与小学知识的衔接: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等,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本章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这个问题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数到式过程,体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为下面继续学习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进行引导。
2.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本章除了引言部分以青藏铁路为背景提出三个问题引出了本章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外,在P54、P56的“思考”栏目中各给出四个实际问题,分别引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另外,在本章的例题和习题中,也设计了大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无论是概念的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的,这些实际问题选材广泛,有的关于工农业生产,有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教科书的这种编写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体会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培养学生符号翻译能力:从实际问题所隐含的数量关系看,基本上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有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有单价和总价的关系,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以及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等。教科书选择具有这些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整式表示出来的过程,即是培养学生符号翻译能力过程!此阶段也是学生从具体数量关系进入代数符号语言表示数量关系的开端。这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实际问题的作用,结合实际问题学习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以及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等,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列式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翻译能力,逐步让学生养成善于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4.重视数与式的类比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本章充分注意了与数的运算相联系,类比着数的运算,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和规律。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整式的目的在于: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尽管整式的运算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式的运算更具有一般性,数的运算只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通过对数与式运算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又由一般(抽象)到特殊(具体),在不断重复中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5. 抓好重点并分析易错点:本章最终目的是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而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它们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的教学:(1)使学生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2)明确合并同类项的含义是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这样多项式就得到了简化;(3)使学生明确“合并”是指同类项的系数的加减,把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系数,要保持同类项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而去括号中的符号的处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尤其是当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的情况,掌握去括号的关键是除了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依据,并进行一定的训练外,还可以从学生的错题中抽出易错点,展现出来让学生共同发现错处并纠正,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数学地位与作用: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
作用。因此,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侧重点是不同的。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初一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开始,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后,就凸现出来。因此,初一打好基础是关键,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必须。
教法指导:
一、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各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教学才能。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四、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学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转向侧重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评价可分几个方面进行: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动手操作情况;小组讨论时的发言;书面测试;作业情况;以及同老师的谈话等等。
标签:数学教学计划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