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8-03
计划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如果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饱含情感。精品学习网编辑了初一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格式,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复述故事,了解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并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多种阅读方式,感知文章内容与主旨,并从中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3、展开多角度阅读,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的能力。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3。
【学习安排】
两课时。
【学习指导】
本文是篇叙议结合的文章,宜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等方面去把握文章的故事,并结合议论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另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章提倡多角度阅读,同学们可以从父亲、“我”、“杰利”等角度去想一想他们的做法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一读,写一写,掌握下列词语:
⑴ 查字典,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音,并把整个词语读几遍。
迂( )回 啜( )泣 纳罕( )
瘦骨嶙峋( )( ) 头晕目眩( )
⑵ 用楷书把下列的词语工整,规范的写一遍,力求美观。
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纳罕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⑶ 结合文下注释或查字典,弄清上述词语的意思,并至少选择其中五个来造句或写段话。
2、认真阅读课文,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把“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叙述出来。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正确无误。同时想一想,作者想通过这次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⑴ 默读要求:提高速度、把握要点、五分钟左右完成。
⑵ 复述要抓住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求表述连贯。
⑶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的内容。
3、朗读训练,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4、探究文章主旨:
⑴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走一走,再走一走”是什么意思?
⑵ 当“我”畏惧、不敢下崖的时候,父亲鼓励“我”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⑶ 作者在这次难忘的经历后,有什么深刻的感悟?这当中有什么生活哲理?
5、多角度阅读:
提示: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主旨外,还可以多角度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往一个方向去想,能读的有创意,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如何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请从父亲、“我”、“杰利”、“四个孩子”,某一情节,某一句话等方面各摆出一个问题,思考并合作解答。
示例:
⑴ 石架约七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的多、简单的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
⑵ 在父亲的指导、鼓励下,“我”终于成功的脱离了“险境”,这给你什么启发呢?
⑶ 请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一下“杰利”和其他“四个孩子”。
⑷ 为什么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的要死呢?
⑸ 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我要到达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⑹ 赏读课文:
选择文中最喜欢、最欣赏的一段或几处文字,多读几遍,想一想,悟一悟。
三、巩固·练习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
2、在下列的情境中,你将如何做呢?请大胆的说出来。
⑴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⑵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3、读一读自读课本《翻过那座山》的第二课《诗两首》,想一想作者的人生感悟对你有什么启发?还可以选择诗中的一些经典句记一记。
4、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请写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要叙议结合。
通过对初一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格式,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教学参考资料尽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标签:语文教学计划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