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j
2013-12-10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小编准备了初中综合教学计划:化学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内容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每课题的篇幅力求短小,在相应课题后面列出该课题的重点,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重点较突出。每单元知识联系紧密,在相应单元末都体现了本单元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教材除普遍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适当增加了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针对学生的差异还编了选做实验及一些家庭小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
学生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且与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但是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还有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学中需要教师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比如蜡烛、空气、水)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独立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通过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水的污染及防治、污水的净化,酸雨的形成,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策略
1、 根据各班学生的情况差异,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出发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中,能力创设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努力开展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4、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
5、 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教学实施 |
||||||||
日期 |
单元 |
教学内容 |
课时 |
执行情况 |
备注 |
|||
1-3周 |
绪言 1
|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小结 |
8 |
已完成
|
|
|||
4-6周 |
2
|
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单元小结 |
8 |
已完成
|
|
|||
6-7周 |
|
复习第一、二单元 进行第一次水平测试 |
6 |
已完成
|
|
|||
8-9周 |
3 |
第一次水平测试试卷分析 课题1、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水的净化 课题4、爱护水资源 |
6 |
已完成
|
|
|||
10-11周 |
4 |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元素 课题3、离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
6 |
已完成
|
|
|||
12-13周 |
5 |
复习第三、四单元 进行第二次水平测试 第二次水平测试试卷分析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
6
|
已完成
|
|
|||
14-15周 |
5-6 |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
6 |
已完成
|
|
|||
16-17周 |
6 |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复习第五、六单元 进行第三次水平测试 |
6 |
已完成
|
|
|||
18-19周
|
7 |
第三次水平测试试卷分析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2、燃料和热量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
6 |
未完成 |
|
|||
8
|
课题1、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2
2
2 |
未完成
|
|
||||
20- 21周 |
|
期末复习,第四次水平测试 |
|
未完成 |
|
|||
标签:初中综合教学计划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