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wy
2012-10-31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父母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内容“逆反背后藏着父母的原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使您能够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逆反背后藏着父母的原因
孩子逆反的背后藏着父母的问题,甚至严重的说,是父母一手导致了孩子的逆反。我们不妨看看父母到底做了哪些导致孩子逆反的事情。
过高、不切实际的期望
许多父母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往往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感受,强迫他们学这学那,硬让他们去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甚至是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因为忽视了孩子自身的兴趣、感受、素质和能力,往往适得其反,更糟糕的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对抗。对家长来说,应该注意孩子的兴趣和感受,引导孩子做一些事情,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应提一些比孩子实际能力略高一些,经过他们的努力能实现的要求。这样,孩子实现目标后不仅能享受到喜悦还能增强自信心,一旦他们充满了自信习惯了体验这种快乐,就会产生巨大的驱动力,实现更高的目标。
对孩子过于严厉
所谓“严师出高徒”,加上现在的竞争和压力如此之大,父母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抱着严加管教的态度,甚至有些父母脑子里还存在着“不打不成材”的思想。由于对孩子要求苛刻,他们时不时地讽刺、挖苦孩子,总觉得孩子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很远,有的家长甚至还动手打孩子,这些做法无不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造成了不好的后果。其实,家长应该更多的理解、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小伙伴,有事商量着办,平等相待,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千万不可以势压服。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建立,是因为我党深知这样一个道理“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终会将他推到”。不要试图通过抬高你自己或别人来打击孩子,不要试图控制你的孩子,管的越严厉,反抗的可能越激烈。
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你也知道“好奇心会杀死猫”,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他们更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但许多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好奇、探索心理,认为他们在瞎胡闹“不务正业”,有的还打骂孩子,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情绪。更要命的是,很多父母只知道傻傻的告诉孩子,你一定不要动这个,你一定不要去那个地方,你一定不要谈恋爱……你越是不让他们做一些事情,他们就越容易做这些事情。智慧的父母不仅仅是告诉孩子不可以做某些事,还会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做这些事,做这些事可能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后果,当父母把原因清楚地告诉孩子,孩子的好奇心也会有所降低。
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指的是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这个效应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你有没有发现在家庭教育中,你经常犯牧师的错误,比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你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地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结果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他们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越发高亢起来。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所以不要试图反反复复、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必须要言而不烦,并且尊重孩子,留给孩子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孩子有了思想准备,就相对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魔鬼藏在你身上
作为现实社会的成年人,总有很多事不如意,会遇到很多自己感觉不公平的事情,也因此会有很多抱怨,甚至自己生气或愤怒。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别人让我们生气,是外界的不公平让你气愤,是自己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才产生了抱怨。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妇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生气,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她非常恼火,想改吧,一时又改不了,于是终日闷闷不乐。
有一天,她和一个好友聊天时,说出了心中的苦闷。朋友听完后就对她说:我听说南山庙里的老和尚是个得道高僧,他也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她去找那个和尚。对和尚说:“大师,我怎么老是生气呢?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大师笑而不答:“哦,施主,请跟我来!”和尚把妇人带到了一个小柴房的门口说:“施主,请进!”妇人很奇怪,但又不明白老和尚的意思,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柴房!这时老和尚迅速把门关上并上了锁,继而转身走了。妇人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个死和尚,干嘛把我关在里面啊?”“快放我出去……”
骂了很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了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最后妇人总算是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现在还生气吗?”
妇人回答说:“我只是在生我自己的气,我为什么会到这鬼地方来受罪。”
“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够原谅别人呢?”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许久,高僧又来问她:“还生气吗?”
“现在不生气了。”妇人回答说。
“为什么呢?”
“气也是没有办法啊。”
“你的气还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以后仍会很剧烈。”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立即上前说:“我现在不生气了,原因是不值得气了。”
“还知道什么叫不值得呀,看来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的。”高僧笑着说。
当高僧迎着夕阳站在门外时,妇人这样问高僧:“大师,何为气呢?”
高僧把手中的茶水倾洒在了地上。妇人看了很久以后,顿悟,叩谢后回去了。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何为气呢?”,高僧打了一个哑谜,把茶水倾洒在了地上,妇人看了很久也顿悟了。你呢,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气”由心生,心中有气自然容不下别人,甚至也容不下自己。“气”可以有,如杯中之水;亦可以无,如无水之杯。有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对待,杯中之茶可以品,也可以洒,关键在于你怎么对待!所以,很多问题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对待孩子的问题也是如此,父母往往没有耐心,甚至没有宽容心。
所以,魔鬼并不是都在“外边”,更多是藏在自己身上。(作者和云峰)
相关推荐:
青春期教育更多内容,请您关注精品学习网
标签:青春期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