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yn
2014-06-11
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1.生物科学知识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举例:饮食和卫生保健等离不开。 2.生物科学知识与国家建设的关系。 举例:工农业生产、绿化环境、酿造和仪器加工以及抗癌药物研制等离不开。 3.生物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举例: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和生物科学知识的普及。 总之,由于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对于人类生产与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国内外许多科学家都认为,21世纪的生物科学将以人们难以想象的方式改变世界。 我国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现已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作物育种学家袁隆平,培育出了新型的水稻——杂交水稻。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现任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袁隆平于1953年毕业于我国的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偏远的山沟——安江农校担任教员。袁隆平热爱农业科学,潜心钻研提高水稻产量的措施。1960年,他在稻田中偶然发现了几株表现出杂种优势的水稻,萌生了利用杂交的办法培育高产水稻的想法。然而,当时的学术界早有“定论”: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的农作物,通过人工进行杂交来培育高产的水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袁隆平对这一“定论”表示怀疑。从此,他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在领导的支持下,袁隆平历尽千辛万苦,在9年时间里,先后在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开展田间试验,每年至少有300天在稻田里开展科学研究。袁隆平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也遇到过非议和嘲讽。有人说,搞杂交水稻简直是天方夜谭。对此,他付之一笑,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1973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终于以事实做出了最好的
回答: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地培育出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自1976年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以来,为国家增产的稻谷达1千多亿公斤,增加的经济收入近300亿元。农民们说,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不仅穗大粒多,用种量少,而且能够抵抗病虫害。农民们还说袁隆产是“从田野走向世界”的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说,“杂交水稻的出现和推广是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它给人类带来了福音”。有人计算过,如果目前世界上种植的水稻有一半改种杂交水稻,增产的稻谷足可以养活1亿多人。 1980年,我国的杂交水稻作为中国专利转让给美国。现在,许多国家都引种了我国的杂交水稻。1981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特别发明奖。1985年,袁隆平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奖。1987年,袁隆平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1987年度科学奖,成为获得该项奖的第一位中国人。1988年,袁隆平获得三年一度的国际性朗克大奖。 袁隆平先后多次应邀出国考察、讲学,他多次谢绝了国外的高薪聘请,并献出自己的奖金作为奖励基金,来奖掖我国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袁隆平说:“成就只属于过去,我只考虑如何不断地取得新的突破”。 现在,袁隆平院士和他的助手们研究和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已经进入试种阶段。试种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水稻同现有的杂交水稻相比,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每公顷可以增产2250公斤,并且米质良好。如果按每年推广1300公顷计算,则每年能够增产300亿公斤,增产的这些粮食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袁隆平院士说,这是对国外一些人所谓“未来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有力回答。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我国设立了五大国家科学技
术奖,2001年是第一届。在这五项大奖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ZX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人,奖金为500万元。袁隆平成为首获此殊荣的两位科学家之一。 袁隆平院士的下一个目标是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选育出带有远缘有利基因的杂交水稻新品系,将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推向更高的层次。 当然,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克隆动物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 中生物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将要学习的生物课,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生物科学的主要基础知识,如生物体的结构,形形色色的植物, 被子植物的生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动物的行为,细菌、真菌、病毒,人体生理卫生以及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等。 生物科学知识是通过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 1.观察法: 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客观、细致,并如实地 2.调查法: 做好记录,得出合理的结论。 3.实验法: 一般说来,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这里有两点需要指出:第一,科学实验的结果具有可重复性;第二,科学实验的结果可能支持假设,也可能不支持假设。如果结果不支持假设,则需要提出新的假设,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科学
相关推荐:
标签:自然科学课件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