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7-12
期末考试后有一个很好的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初二期末考试地理质量分析,欢迎阅读与选择!
一、试卷分析:试卷总体特点
1.图文并茂,主题鲜明,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本卷保留了近年来的风格,图、文、表融为一体,试题图文并茂。全卷有区域地图、景观图、图表资料、时钟图、车牌号示意图等类型,多样活泼。
2.设置情境考查地理知识、地理能力。
试卷通过把初中最基本的地理知识融入到社会生活中的有关试题中,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作答,这种情境设置使试题较为生动和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感知地理的实用性、生活性,体现有用地理和生活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3.不回避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地理主干知识。
试题依据《中考大纲》,力求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全面考查。考查的内容都是大纲中最重要的基本知识点。
4.着重考查学生地理的学习能力。
试题淡化记忆,突出能力,同时根据考纲要求,记忆知识重点考查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本次考试中,单项选择题的失分率很高,总体情况很不好。比如说选择题的10、13题,就是变相的考察黄河的相关知识,这道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答题不认真。综合题第三大题失分率达到60℅,本题主要考察我国季风气候分布图,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首先,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并且不容易记忆;其次,同学们课后用在地理学习的时间较少,不能及时复习使得知识遗忘的很快。最后,同学们对于本知识点理解的不够好,犯了“不懂装懂”的错误。综合题的第四大题本次考试中失分率应该是最高的达到60℅,这道题目主要考察同学们对于长江基础知识的记忆,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并且看书不认真,抓不住重点。针对以上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提出以下相应的措施: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取得好成绩的首要保障;其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培养学生从地理图中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在以后的复习教学中,将知识点落实更准确,并且要求学生准确的将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除此以外,还是要注重学生的书写问题,避免再因错别字而失分的情况出现。
2.特殊学生分析:由于此次考试中所有的同学们成绩都有上升,但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初三年三班的刘洋同学,由原来的14分上升到了25分,刘洋同学这学期表现一直很好,这也是成绩上升的主要原因。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成为提升成绩最好的工具;给总成绩拉分最明显的同学就是三年二班的王麒麟同学,三年二班的平均分是32.4分,而王麒麟同学只打了19分,连及格都没有达到,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平均分,在这个班集体里王麒麟等同学的成绩提升将是以后教学的重点。针对此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后进生的管理,通过课上提问,课后辅导的多种方式来提高差生的成绩。
三、教后反思
考试评卷过程中暴露出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地理学习方法没有灵活掌握,知识迁移能力低,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巩固双基,同时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当成教学重点。
1.重视各类地理图表的教学,突出地理图象的学科特色。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等图像信息,地图被称为地理学习的"第二双眼睛"。学会阅读、使用和绘制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通过地图判断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规律,这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
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注重基础,培养技能,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不要双基,没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技能。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教给学生方法,联系实际,培养技能,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来完成的,指导学生整理出基础知识,总结出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
3.注意加强地理专用名词书写训练。
从评卷过程看,地理名词错别字不少,平时老师在教学当中应当要注意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规范学生平时的书写
4.加强地理解题技巧的训练
为了避免学生在考试不必要的失分,提高成绩,在平时教学和复习教学中,建议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要通过解题技巧的讲解和进一步的训练,以切实提高学生在审题时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思考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述和书写时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规范性。
现在是不是感觉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为大家准备的初二期末考试地理质量分析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相关推荐:
标签:期末考试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