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说课稿 > 初二说课稿 > 物理说课稿

最新初二物理说课稿惯性

编辑:sx_chenj

2014-02-18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如果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饱含情感。精品学习网编辑了最新初二物理说课稿惯性,欢迎阅读!

【课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和运动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惯性》。

【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实践、即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是: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弱,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主动观察较少。因此“课堂中的教学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活动以及多媒体展示)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是本节的关键内容,是学习惯性的思维支撑点。

【教材分析】

惯性是初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力和运动”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本课时将“惯性的概念”及“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作为重难点片段。惯性的概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实验,让学生概括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惯性。惯性现象的解释是惯性知识的延伸,学生虽然了解、也能讲出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但都比较抽象,要他们真正用惯性知识来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这样安排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其内容设置上有利于从以下三方面体现了新课程基本理念:(1)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2)贯彻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解释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实验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惯性有利有害,教育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认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正确的解释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

1、认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正确的解释惯性现象

3、区别惯性与惯性定律

【教学设想】

按照“展示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通过教学程序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惯性实验的新奇性,借助动画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惯性概念的建立和应用,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虚拟、比喻、比较等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学原理】

启发教学原理   循序渐进原理

【教法】

讨论法 探究法 启发法 情境教学法

【学法】

讨论分析    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

惯性演示仪、重物、纸条、小车、木块、蜡烛、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为本课知识展开做准备。

二、引入新课

通过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具体现象以引出新课。

三、进行新课

1. 惯性

(1)概念

●观察抽象 建立概念

概念是从具体事例、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只有首先为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从中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概念。

为此,在引出惯性概念之前,教师演示惯性球、学生操作重物下抽纸条等实验,学生看到:当突然抽去底下物体的时候,上面的物体能保持原位不动,这个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得出: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既然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那么运动的物体又有什么性质呢? 举例:离开枪口的子弹失去了推力,还能继续前进。由学生设计并演示: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继续前滑。两个事例表明: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演示小车实验----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重物实验----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移动水杯实验----液体具有惯性。

吹蜡烛实验-----气体具有惯性

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小结: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进一步归纳得出: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的惯性例子,初步建立起惯性的概念。

(2)理解

●虚拟想象 强化概念

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并以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谬结果,用反面的荒谬启迪人们对正面真实的认识,这就是虚拟情景。

对于惯性,学生常有疑问:物体真的有惯性吗?对此,教师引导发问:“假如某一时间地球上的物体突然失去了惯性,这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讨论。

正在进行比赛的运动场上,所有的球离开球拍后,因没有惯性而无法前行,掉落地上。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甚至跳远、跳高等运动项目都将无法进行。

离开枪口的子弹,因没有惯性无法向前射出,至多掉落在开枪者自己的眼前。

地球以360米/秒的速度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离开地面的人因没有惯性而不会随地球一起运动,当他重新落回地面时,将落在原位置的西边。假如一个中国人离开地面数小时,当他降落到地面时,或许已经站在加拿大的国土上。

许多物理现象自然形成,永久存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对其中隐藏着的科学真理难有深刻的理解。虚拟情景以其“虚”、“谬”、“奇”的特点,与真实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虚中见实,无中见有,从反面看到真实的直观,从而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真理性的认识.

●比喻联想 深化概念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在任何情况下,物体的惯性都始终存在.以往学生却提出这样的问题:“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那么,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即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时,它的惯性岂不消失了吗?”要消除这样的疑问,无论用理论的推导或实验的证明都是困难的.然而我们却可以用下面的比喻来解除疑问。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本领,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阅读,即使在劳动,阅读的本领照样存在;每个人都有睡觉的习性,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睡觉,即使在学习,睡觉的习性仍旧存在.同样的道理,物体有惯性,即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它的惯性也同样存在,只不过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罢了.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管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是否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惯性始终存在。

恰当的教学比喻,能使讲课深入浅出,情趣盎然,增强课堂语言的感染力.而且它对于某些难点问题的突破,有着独辟蹊径,出奇制胜的效果。

●对照比较 辨别概念

比较是物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区别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学生容易把惯性和惯性定律混淆起来,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可列表对比如下: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区别

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

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只有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遵守

联系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惯性的直接表现

那么惯性的大小会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这里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再比如,一辆自行车和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遇到紧急情况,哪一个不容易停下来?不容易停下来说明它具有的惯性大呢还是小?你认为什么因素影响惯性的大小?可能会有学生说:速度。进一步举例:一列缓缓行驶的火车和一个急速滚动的小球,如果给它们一个相同的力,哪一个更容易停下来?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分析并得出结论:影响惯性大小的唯一的因素是质量。

2. 惯性现象及其解释

●实例分析 应用概念

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惯性概念,这只是实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生活中惯性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这一环节,采取分小组(同桌两人一组)举例讨论分析的方法,学生代表发言并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

与研究对象关联的物体运动状态怎样变化;

研究对象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最后研究对象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得出结果。

从定义上我们知道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那么生活中有人常说“物体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及“惯性力”,教师引导应从“惯性”和“力”的概念上入手,找学生说明惯性不是力,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3.惯性现象的应用与防止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对认识的惯性现象进行分类,并提出合理建议,引导学生掌握解答惯性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惯性知识的透彻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对我们有哪些不利的或有利的影响呢?

提出这一问题,学生会把自己了解的惯性现象进行分类,可以请学生列举分析:

(1)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人向下跳车时,向哪个方向跳不容易摔倒?

(2)扬场机可以讲谷粒、谷糠和小石块分离,落地后,三者谁最近谁最远?

(3)有一把松动的锤头,不用任何工具,谁能想个办法,让锤头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

安排学生阅读课本68页“生活物理社会”行车的安全防护,分析造成此类事故的原因,使学生认识惯性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所以对有利的惯性我们要加以利用,有害的一面要尽量避免。

由此请学生对安全行车提出合理的建议,例如:限速行驶、驾驶员系安全带、保持一定车距、禁止超重等,渗透交通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素质。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及方法进行总结,结合课堂实验及实例强调重点理解惯性的概念,怎样正确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目的在于巩固、应用知识,强调重难点。

由于在整个课堂中一直贯穿有分析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在学生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已经穿插了不少的练习,所以这里设计的练习量不大。

六、板书

9.2.2   惯   性

一、惯性

1.概念: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2.正确理解: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区分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

二、惯性现象及其解释

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

确定对象,明确原来运动状态,关联物体的运动状态怎样变化,对象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运动状态,最后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三、惯性现象的应用与防止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初二物理说课稿惯性,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相关推荐

物体的浮与沉八年级物理同步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同步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 

标签:物理说课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