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jp
2016-03-21
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二下册政治第二单元说课稿范文:第3课,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生命和健康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体会人格权利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尊重生命与健康的权利,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加强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生命和健康的权利,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内涵和特性;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2.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难点:人格权的涵义及特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
3.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本框“生命与健康的权利”主要讲了三个问题——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人格权,让学生了解了人格权的内涵及意义;其次,阐述了“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让学生明确了生命健康权的地位;最后,介绍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保护。
三.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①准备影片《刮痧》中与教学相关的片段,并制成课件。②搜集生活中与学生相关的侵犯人格权、生命健康权的典型案例,并整理归类,根据教学需要,请学生帮助绘成漫画并制成课件。③认真学习有关人格权、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条文和法律依据。
学生: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有关侵犯人格权,尤其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案例。查找并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教学设计
1. 影片导入 引出话题
活动内容:播放影片《刮痧》的节选镜头(附录),并设问讨论:①圣诞夜,丹尼斯的父亲为什么要冒险爬楼去探望儿子?②作为亲生父亲,为什么会被剥夺对自己儿子的监护权?法官的判决是为了保护丹尼斯的什么权利呢?③这段影片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影片中节选片段的介绍,勾勒出特殊而典型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寻找已有的生活体验,增强生活认同感。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在不同道德体系、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背景下引起学生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疑解惑、学习知识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课的主题“人格权”、“生命健康权”。同时,设问③也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并理解影片中对孩子生命健康的关爱,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特殊保护”奠定情感基础。
教师行为:播放影片、引导讨论、归纳小结:影片虽反映了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道德观念的差别,但最让我们感动的是都是出自对孩子生命健康的关爱,对儿童人身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人格权。
2.比较分析 认识权利
活动内容:比较人格权中的“人格”和平常说的某人“人格高尚”,某人有“伟大的人格”中的“人格”,体会其中的涵义与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将平常所说的“人格”与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加以对比、分析,揭示“人格权”法律涵义,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为接下人格权的学习及具体人格权利的了解作好铺垫。
教师行为: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并归纳小结: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格”是指人的“精神品格”,而人格权中的“人格”,是指作为法律所承认的“人”的“资格”。所以,人格权也就是做人的权利,是自然人对自身享有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附录2)
3.合作探究 了解权利
活动内容一:合作探究“人格权”包括哪些作为自然人应必备的基本权利。
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提高,这里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了解人格权的具体内容,并理解它是一项与人身密切相关且内容丰富的权利。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必要时给以指导和帮助。
活动内容二: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出示材料(或漫画):①一小偷被捆绑在大街的一电线柱子上示众;②一童工做工受伤,老板推卸责任;③某小超市规定“顾客出门须搜身”;④某小学教导主任对学生信件内容进行检查……并分析讨论:你知道以上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人格权利吗?这些人格权利有什么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用事实材料深化学生合作探究的成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分析、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理”,帮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使学生系统、宏观地把握所学内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理性魅力。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即人格权所包含的具体权利)在事例分析、讨论中呈现,帮助理解人格权的特点。小结:人格权作为人权的一部分,包含了与我们人身密切相关的各项权利,从出生起就与我们的生命相伴,并为我们单独享用,不得转让、抛弃或继承。
4.制作图表 深化理解
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前一单元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将所了解的权利(如基本权利、人格权利等)制作成关系图,体会人格权、生命健康权的重要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可操作的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和学习的主动性,将所学知识加以整理,用形象的方式表现权利关系,从理性的角度对生命健康权的“首要地位”更好地加以把握。
教师行为:帮助回忆、整理相关知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制作关系图,引导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人格权、尤其生命健康权的重要地位。并归纳小结:在公民的人格权利乃至所有权利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拥有生命才可能拥有一切。
教学建议:鼓励学生制作权利关系图表时有自己的想象表现,不限于一种固定格式。(参考附录3),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多样性。但不管哪种图表形式,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体会生命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身权利,首要的人格权。
5.故事搭桥 生活探因
活动内容:欣赏FLASH《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音乐中讲述故事。展开讨论:是什么夺去了女孩的生命健康权?你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威胁、侵害生命健康权的因素? 设计意图:用FLASH讲述故事既生动又形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为学生喜爱和接受;而音乐的渲染又可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寻生活中威胁、侵害生命健康权的事例,为下一环节用相应的法律捍卫生命健康权作铺垫。联系生活实际的讨论,意在发掘生本资源,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而且使教学和引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行为:点击FLASH,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威胁、侵害生命健康权的事例。 教学建议:老师在学生所列举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对生命健康权的侵害、威胁等进行归类,便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6.对“症”下“药” 捍卫权利
活动内容一:引导学生针对上述侵害归类,讨论如何维护、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让学生相互介绍、交流课前准备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法律知识。
设计意图:相互介绍、交流课前预习准备的法律知识是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体现,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行为: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呈现、交流自己课前学习、准备的法律法规,并加以适当的
解释和补充,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内容二:出示三张图片①童工 ②弃婴 ③“大头娃娃”(毒奶粉事件),进一步引导讨论: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作了哪些特殊规定?为何作此规定?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例,从对典型事例的感性认识中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关爱和保护,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懂得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引导讨论,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特殊保护,感受法律的关爱。
7.活动升华 音乐结课
活动内容:让学生一起来制作一份特别的“生命健康维权套餐”。
设计意图:“维权套餐”的制作活动,既是对本课知识的总结和深化,更是对教学内容的升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不仅从法律角度认识生命健康权、维护生命健康权,而且从自身角度、从与人交往及社会环境等综合角度进一步明白每个人都应尊重和爱护生命健康权,这也正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要求和表现。(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效)
教师行为:从生活常识入手,让学生明白人体生命健康与膳食结构的密切关系(如每天不仅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主要食物,也需要维他命等营养元素),然后联系到本课内容,为更好地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指导制作“生命健康维权套餐”,并呈现、交流结果。
活动建议: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指导、提示“维权套餐”的制作,“主食”为维护生命健康权的相关法律,“副食”则应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以外的相关因素,如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社会氛围等,对于维护生命健康权也很重要。(可参考附录)相互交流。
小结: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健康是连金钱也买不到的。生命健康权,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更应懂得保护和珍爱。音乐《祝你平安》中结束新课。
8.课外延伸 探究作业
活动内容:出示课堂中出现过的三张图片,并加上标题:①童工——“我很受伤……”②弃婴——“寻人启示” ③“大头娃娃”——“头大不是福!”
要求:任选一幅作为主题,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以“心灵的呼唤——生命健康权”为题,用第一人称,写一篇新闻报道,字数在300字以内。
设计意图:本探究通过第一人称的方式呼唤“生命健康权”,事实上就是对本课内容的概括、反思、提炼与延伸,帮助学生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学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探究中体味成长与快乐。
四.教学中的困惑
从理论上讲生命健康权是每个公民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人身权利,跟每个人的关系都是最为密切的,照理说应该引起每个人的重视与关爱。但是,当请学生反思,说说自己的生命健康权是否受到过侵害或是否侵害过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时,很多学生都说没有。而这个“没有”并不是说实际生活中真的未曾发生过,事实是很多学生压根就没关注过,甚至有时受到伤害,只要不是很严重的,都不会引起重视。这不仅仅是法律意识淡泊的体现,事实也是思维上的所谓“理解”、“重视”,与行为上的“轻视”、“忽略”的矛盾,这也正是教学怎样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思想怎样内化为行动的困惑吧。
以上就是关于初二下册政治第二单元说课稿范文:第3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链接:
标签:政治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