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说课稿 > 初三说课稿 > 语文说课稿

初三语文说课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

编辑:

2017-10-13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音频动画的小诗,创设学习本诗的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再通过教师的导入,把学生自然引入到学习本诗的意境当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为深入学习、体会内涵作张本。

(二)赏析诗歌,走进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世界

1.作者和时代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忧国忧时,流传至今有1450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是我国诗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极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时代背景:公元759年,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西行,奔波秦陇,辗转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公元761年,不料,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2.朗读诗歌,增强语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①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诗的字音、节奏、大意和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感情充沛的配乐范读,为整堂课浓厚的情感饱和度奠定了基础,增强课堂的感召力和号召力。

②学生自由读诗,把握字词。

③学生自己放声读诗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

④学生个别朗读,师指导、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初步体验诗歌的情感,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得到锤炼,欣赏能力得到提高为深入学习诗歌作铺垫。呜呜的风声,哗哗的雨声,诗人忧国忧民的高亢呼声,此起彼伏,交互错杂,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感情,进行朗读练习,品味语言与内涵

①指导学习第一节(八月秋高风怒号……)

生自由读诗,并用四个字概括内容,一个字概括诗人的心理活动或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秋风破屋——急)

进行朗读训练(以“急”为感情基调)

②以学习第一节的方式,分三组分别学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并评选出一个最佳学习活动小组。

明确探究内容:

☆ 每节诗都写了什么内容?(四字概括)

☆ 每节诗所表现的心理活动或思想感情?(一字概括)

☆ 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困惑和疑问吗?(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不同的思想交锋、碰撞,极大的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了学生的灵智,学生的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求异求新的思想就会不由自主的迸出来。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合作,采用激励式教学,激发学习热情,不仅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让学生知识有所增进,能力有所提高,情感有所释放。

③分组汇报学习成果,进行朗读训练和师生间的质疑、释疑

从学生的许多答案中选出最贴切的:

第二节:顽童抱茅——叹

师质疑:为什么是顽童?诗人感叹的是什么?

预期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写群童顽皮?

以“叹”为感情基调朗读第二节。

标签:语文说课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