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j
2014-02-19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最新初一历史说课稿秦王扫六合,欢迎参考!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从题目上看,一副丰富多彩,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就已经展现在大家眼前了。这节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分裂,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它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而且“统一”这一概念,在当今也是一个焦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秦灭六国过程,秦巩固统一措施,以及秦统一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焚书坑儒是好是坏”、“祖国台湾能否回归”的辩论,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在激烈的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体会和认识,从而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
同时学生通过戏曲表演,编练历史剧,制作图片道具,吟诗做赋,制作网页等方式,在体验中感知历史,既加深了对秦朝历史的认识,又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历史到现实,从秦朝统一到台湾回归,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
3、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空间概念的形成、对焚书坑儒、对秦始皇的评价。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热情高,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但是他们的理解思维能力较低,对一些专有名词或概念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无法在学习上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
三、教学理念
首先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第二就是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包括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我。
四、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以建构主义为依托,采用分组、探究、协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多媒体分析
用 CAI课件来体现教学环节和知识脉络,并配以动画插图、大量图片、MP3播放音乐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过程:
[确定主题] 在课前,教师和同学们确定学习的主题,从秦朝的人物、文化、经济、政治、军事、藏品、名胜古迹、传说等方面入手去收集相关资料,并开始自主选题并选择合作伙伴。
[搜集资料] 同学们通过教材、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开始有目的地收集资料。
[形成成果] 最后他们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在学生交流完善的基础上,准备以特有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
课堂师生互动过程:
[情景导入,设置悬念]
首先由学生表演历史剧《易水河边别荆轲》,用音乐和图片来渲染气氛,同学们很快的就进入了一种情境。
而后找一位同学朗诵李白的古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通过历史剧和古诗的对比,制造这样一个悬念:“秦王嬴政究竟是荆轲口中无道的暴君,还是李白笔下威武的君王?”
随后出示秦始皇像,让大家一睹始皇的风采。
序幕徐徐拉开,在古筝的伴随下,引出本课课题“秦王扫六合”。
[分析探究,展示成果]
秦统一的条件?这里主要包括秦国的经济、军事、以及秦王个人才能和社会趋势四个方面。其中,在秦王个人才能方面,让四位同学扮演了秦国的四位功臣,他们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秦始皇重用人才的故事。在适当的引导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将枯燥的知识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了。
秦是怎样灭六国的呢?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先让同学们说出了战国七雄的方位,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将战国七雄的方位编成了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出示了动态地图,这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
秦是怎样巩固统一的呢?让同学们假想,如果自己是秦王会怎么做,最后大家总结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四个方面,然后同学们根据课前自由组合的四组,把他们在课前收集、查询、积极准备的成果在课上进行了交流展示。
1、政治组的同学表演精彩历史剧,展现的是秦始皇上朝时宣布政令的一段情景,他们将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以非常浅显易懂的形式讲述了出来。教师再用了课件里的流程图逐步演示,并进行扼要的说明。
2、经济组的同学展示了他们亲手制作的各国货币图片、度量衡图片,并且由解说员讲解了各国货币特点及秦统一货币度量衡的过程。教师再出示秦统一各国货币图、陶量器图、铜权图,这样一来图文并茂,生动具体。
3、思想文化组的同学先讲述了秦统一文字的过程。教师演示了两张图片,一张是《秦统一文字图》,一张是《秦始皇虫鸟寿字图》,这样他们对秦统一的文字有了形象的认识。
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设计辩论赛,同学们讨论后,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出示郭沫若的话并进行小结,使大家对焚书坑儒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4、军事组的同学表演了历史剧《孟姜女哭长城》,用音乐和图片做背景辅助,渲染气氛,引起共鸣。同学们很快就进入了一种情境,从而引出是谁修的长城,为什么要修长城,引出长城的军事意义。
在讲解秦朝的疆域时,用多媒体辅助讲解,先展示了秦朝疆域图,然后出示了简图,这样由静到动,由繁到简,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
[开展辩论,自由设计] 通过上一环节的进行,同学们对秦始皇有了感性的认识,于是出示这样一道思考题:如何看待秦始皇?这样问题的设立,正好前后衔接,首尾呼应起来。在同学们思考的过程中,出示秦始皇皇陵图、兵马俑图、阿房宫图等等,为他们接下来的辩论提供了一些依据。同学们的思想在辩论中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为了使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师将全课编成了一首歌,并且用歌唱的方式来总结。同学和教师比一比,用黄梅小调来总结了这节课。
[知识拓展,升华主题] 学习历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感受现在、指导未来。由历史到现实,一个“统一”联想到今天的台湾问题,同学们就台湾是否能回归祖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问题的设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由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热情,升华思想。
最后在悠扬的《思乡曲》中朗诵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在悠扬音乐的烘托下,本节课缓缓落幕。
3、课后知识整合
在学习完这节课后,同学们进行了知识整合,他们将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堂的研究成果,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他们制作了网站“再回秦朝”。这样设计既是为了让同学们巩固知识,又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协作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形成收集、重组、再生、创新、应用等信息技术读写能力。
七、教学自评
1、课堂中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体现了新课改中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质,交往与互动、共同发展,使课堂充满现代教学方式的问题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弘扬,创造性得到培养。
2、在知识的把握上,将教材的基础知识与现实问题有机结合,既提升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性认识,又为掌握基础知识提供了生动具体的载体。
3、教学中,形式新颖,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让同学们在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4、这节课,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网页的制作,音乐、歌曲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这些辅助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科与信息技术达到整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5、注意情感教育,学生在无形中思想得到升华,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初一历史说课稿秦王扫六合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历史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