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4-03-31
最新推荐七年级历史说课稿《战略决战》
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基于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是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的决定性阶段,更是中国人民获得独立与自由的必然选择。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战略决战》是北京版教材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第2课。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经过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反攻。
本课再现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恢弘历史画卷。在民众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凯歌声中,诞生了新中国。
教学目标:
1、结合历史地图和文字资料,列表归纳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三大战役重要的战略意义 。
2、观看影像资料,充分感受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豪迈壮举,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3、依据相关资料,试从多角度概括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态度、表达能力、合作方面都有很强的可塑性,有的学生已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通过学习,观看电视电影等,对中国近代的屈辱战争史有较深的了解,正好能与本课的教学实现互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主要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认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这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法。在教学中做到:营造轻松氛围,激情激趣。将地图、视频、文字图画等信息整合,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教学资源:
自制PPT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由电视剧《潜伏》导入。一是因为该剧一度热播,展现了共产党员在解放战争期间潜伏过程中信念的支撑,与本课背景吻合。二是可与后面的学习的平津战役期间,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的潜伏前后呼应。
新课讲授
一、三大战役
这一部分是教学重点。首先出示“三大战役示意图”,让学生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整体把握三大战役。为避免重复,我在讲述三大战役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辽沈战役:
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了师生共同探究、讨论的方式。主要解决“为何将首战目标定在东北战场?”和“辽沈战役为什么先攻打锦州?”这两个问题。为帮助学生回答,我补充了《全国五大战场形势图》和两段材料,学生在阅读完材料后能够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得出相关结论。培养学生依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战役过程由教师简要叙述后,思考:辽沈战役的意义。如果学生有思维障碍,可以补充柱状图,使学生认识到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格局。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观看视频,充分感受淮海战役我军作战的英勇及战役的规模。同时体会人民群众起到的作用。引用陈毅司令员讲话,并结合课文及收集的资料,具体说明人民群众的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和能力。
平津战役:
本环节的教学我将重点放在了北平的和平解放这一问题上。对于北平的和平解放,除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外,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是北平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如何成功地争取他接受平和改编?教材对此介绍不多,我补充了傅作义和他女儿傅冬菊的对话及视频,旨在说明一场战役的胜利除了需要正确的战略战术,地下情报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共产党员的傅冬菊利用女儿的特殊身份潜伏在父亲身边,不仅用亲情感化父亲,更用理智帮父亲辨明形势,最终接受了中共的和平改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抉择。从而使古都北平完整地保存下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学生文物保护的意识。三大战役讲完后,和学生共同总结大三战役的基本基本消灭的国民党的主力,国民党大势已去,行将灭亡。
过渡:用毛主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七律导入第二个问题。
相关推荐
标签:历史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