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4-19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带来了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第1节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具体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血液是在了解了《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之后,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深入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血液来完成,本节课是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血液形成一个形象而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血液的循环和物质的运输奠定了基础。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探索人体运行机制奥秘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将安排一个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七年级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但是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把识记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的功能作为学习的重点,把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难点。在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同时得到发展,所以我制订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识别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并说血液中各组成成分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2.过程与方法
(1) 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方法
为了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选择以直观式教学和讨论法相结合,用视频播放和多媒体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我将充分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法为中心,让学生从传统机械式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所以在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思考评价法等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比较注重条理清晰、结构紧凑。各项活动的安排比较注重交流、沟通和互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
创设情境 让学生“心”动
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兴趣比较关键的环节,我将以(视频播放的形式来导入今天的新课。)类比的方法采取这样的导入:对于一个城市来讲,纵横交错的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畅通无阻的交通是一个城市得以正常运行的命脉。在我们的人体中也存在这样一个交通网络,它维持着我们的生命常态,承担着运输营养物质的重要职责,它就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流动的组织—血液。这样的导入从日常生活的常态切入,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形象的类比也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的理解血液流动的状态。(播放视频)
讲授新课 让学生“会”动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采取“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老师点拨”的形式,循序渐进的展开具体的教学过程。
我首先采取演示实验的形式,将一定量的血液倒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止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学生会看到血液出现了分层的现象,我将引导学生们去思考:
1、含有抗凝血剂的血液,在离心或静置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了哪几层?
2、根据自己的经验,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各组成成分具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和颜色?
4、你知道各组成成分的功能有哪些吗?
然后组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阅读、熟悉。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是知识性强,识记的较多而理解的较少,比较适合学生自学,通过自学来解答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在学生一一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血液主要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中的主要物质水分、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等在血浆中所占的比例,和及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
以及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部分,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形态比较特殊。白细胞则呈球形,在吞噬细菌的时候,形态发生部分变化。血小板体积比较小,没有固定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作用机理是本节课比较难理解的地方,我将通过生活中贫血患者的症状和引发症状的原因向学生讲解: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机体内的红细胞含量低于正常值,而致使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氧气的运输不能够顺利进行,导致贫血患者出现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从而让学生理解成熟的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容易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气分离,通过结合和分离的方式从而来完成氧气的运输。
我将以类比的手法,以班级小游戏的形式来模拟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则是当病菌入侵人体内时,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当人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就会增多。所以白细胞增多是引发炎症的主要表现。
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流血的亲身经历向学生讲解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在机体流血的时候加速止血和凝血。通过讲解血细胞的主要功能,建议学生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除此之外,我还将展示显微镜观察下的人血的永久涂片,引导学生去辨别哪些是白细胞,哪些是红细胞?并说出辨别白细胞和红细胞的依据是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来检验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和所学知识的准确性。
我将让学生在课堂上成表格的填写和补充,从而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形态特征
成分
颜色
功能
血浆
液体
水、血浆蛋白、氨基酸等
透明
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血红蛋白
红色
运输氧气
白细胞
球形
溶酶体
白色
包围、吞噬病毒
血小板
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
未知
白色
促进凝血
拓展探究 让学生“行”动
为了学以致用,我将出示人们到医院看病时作的血常规化验单,并提供一些病人血液成分变化可以作为对疾病诊断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去观察血常规化验单,重点看“项目”和“测定值”这两栏。并告诉学生RBC、WBC、Hb、PLT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英文缩写。观察过血常规化验单后,我将组织学生踊跃的来向大家解读化验单,并对他们解读的疏忽和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作为集训地的原因?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辩论,并对辩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在高原地区,氧气相对稀薄,温度较低,运动员的身体必然会出现适应性反应,身体的能量供应机制就会增强,红细胞的数量就会相应增加这一高原反应。
迁移运用 然学生“爱”动
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起到强化作用。我将留给学生两道课后作业题,让他们在课下通过有效的手段搜集相关资料,予以解答,在下一节上课之前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1、人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你认为贫血患者会表现出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2、一个人在大量出汗或者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答案: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血液中丢失了大量的水分、无机盐。所以腹泻要早控制,否则容易脱水,就很危险了。常用的补充这些成分的方法有输生理盐水。大量出汗后喝杯淡盐水对身体很有好处。
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我的教学过程完全是以学生为主题,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完全是按照“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的形式进行,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简明扼要直观系统的板书,所以我这样设计了我的板书内容。
上文提供的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第1节说课稿范文,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参考内容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标签:生物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