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4-04-13
最新初一推荐数学说课《分割等腰三角形》
一、 教材分析
本探究活动是继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之后探索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内容。学习等腰三角形,离不开线段的相等和角相等,《分割等腰三角形》将加深同学们对等腰三角形地认识,是等腰三角形内容的延续和拓展。同时,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学生起点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从年龄特点看: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厌倦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从知识储备上看:他们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如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等;从技能水平上看:他们已经初步具有自主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经历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合情推理能力;
2、在活动中,体会知识的运用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通过探索条件的实践过程,体会数学推理的乐趣,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作等腰三角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图形
四、教与学的方式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小组活动,探求新知
3梳理概括,形成结构
4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整节课中我始终贯彻“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的教育理念,采用“探,疑、研,悟”等环节主体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浓厚氛围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感情.充分体现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教学流程设计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一、学生阅读第120页的《阅读理解》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初步认识图形分割的意义,培养数学阅读的兴趣和方法。也为后面的如何分割做了复习。
情景二: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生活中有关的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图片最后出现等腰三角形花坛。
教师拿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把剪刀,提问:谁来帮老师分割这个三角形花坛,使它变成两个三角形以便可以种上不同的花?
这样设计:一是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出学习主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进一步体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学生上台演示。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两种分割方法:一种是分割线经过顶角顶点;一种是分割线经过底角顶点。
这样设计:为后面的分类讨论思想打下铺垫
2小组活动,探求新知
第一部分:教师追问:已知花坛的三个角分别为36°、72°、72°,你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如果老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改成20°、20°、140°,你还能分吗?
合作:小组合作设计两个三角形,使这两个三角形都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学生展示图片,讲解分割思路。(教师反问:为何不从顶角的顶点分割?)
归纳小结:当顶角小于底角时,分割线经过底角的顶点,反之,顶角大于底角时,分割线经过顶角的顶点。
质疑:任何三角形都能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
这样设计:从特殊的三角形出发,加上学生对这个三角形比较熟悉,学生比较好操作,再到一般三角形,从而产生质疑:不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探索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这个等腰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关系?
学生动手画顶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的等腰三角。
这样设计:让学生感知等腰三角形的多样性,为分类讨论思想打下铺垫
设底角为X度,小组合作作图,并求出顶角的度数(X的代数式表示):第一、二组研究分割线经过顶角的顶点的情况,后两组研究分割线经过底角的顶点的情况。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亲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
通过作图求解,学生可以求出:顶角是底角的2倍、3倍、 倍。对于 倍,教师适当引导。
第三部分:探索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这个等腰三角形每个内角是几度?学生根据内角和180度,求出角度。
相关推荐
标签:数学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