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lz
2016-05-12
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接下来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推荐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说课稿,请大家一定仔细阅读,希望会对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一、说教材:
《古诗二首》中,两首诗分别是《别董大》和《渭城曲》,两首诗作者都是表达了送别挚友,但意境却截然不同,《别董大》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的希望,《渭城曲》却是对前途的无限渺茫。今天我着重说第二首诗《渭城曲》。《渭城曲》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四、说过程:
大纲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了变课堂上教师教为学生自主的学习,让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双主体,我的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下面我就从知作者、读古诗、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拓诗篇这六个环节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教学安排。
(一)、知作者
导入新课后,孩子们回忆学习古诗五步法,然后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来介绍作者,可能谈到王维的诗集、书画、古诗。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点。
(二)、读古诗
指读古诗,主要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入手。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注意多音字。
(三)、解诗意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文后的几个注解,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继而全班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的机会。
(四)、悟诗情
诗人王维是怎样表达他对元二这份依依惜别之情的呢?在悟诗情这个环节我们将解决该问题,这无疑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从如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1、从好友的角度感受离别之情
2、从地域上的距离和差异感受离别之情
在整个悟诗情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可谓一唱三叹,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完全感受了这首诗歌的独特魅力。
(五)、入诗境
在学生对古诗体会的基础上,配上古曲《阳关三叠》,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吟颂《渭城曲》这首古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
(六)、拓诗篇
“送别诗”这一题材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比较常见的,推荐几首比较有名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课外自学。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千古名篇。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说课稿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相关推荐:
标签:语文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