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3年推动全民创业

2012-12-13

鉴于大家对大学创业政策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安徽13年推动全民创业 ”一文,供大家参考!

安徽13年推动全民创业

 如果说就业是生存之本,那么创业就是致富之道。创业能富裕民生、扩大就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创业氛围浓厚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活跃的重要标准。我省积极营造创业氛围、推动全民创业,共同做大“财富蛋糕”。

降低门槛,优化环境,增加创业成功机率

3年前,六安人黄文勇从深圳返乡创业,成立了一家生产各类环保金属包装的制罐厂。在深圳的最后1年,黄文勇的月薪已达万元,如今创业成功,收入更是扶摇直上,是原先的3倍到5倍。

无数实践证明,哪里的民营经济活跃,哪里的经济就发达,哪里的人民群众就富裕。目前,我省共有私营企业26.35万户,个体工商户143.67万户。一大批像黄文勇一样的创业成功者,在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同时,也都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与一些较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较少,个体私营经济还较落后。只有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挖掘出一大批能人的创富潜力,提升个体私营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近年来,为鼓励全民创业,我省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抓手,坚持政策、培训、服务、孵化“四轮驱动”,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创业活力,全省累计建成626个专业化创业园(区),成功培育微型企业近4000户。随着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规模日益壮大,居民经营性收入也稳步提升。今年一季度,我省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40.03元,同比增长11%,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

“十二五”时期,就业总量压力、就业结构性矛盾仍将长期存在。通过创业,不仅可解决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拓展出一批岗位。目前,我省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可见创业对城乡居民就业、增收的超强带动力。

做大体量,反哺民生,提升全民幸福指数

“十二五”收入倍增规划的目标,并不仅仅在于通过5年时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还包括使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尽快得到扭转。来自省工商联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6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57%左右;缴纳税收1397亿元,占全省税收的65.2%。在全民创业的热潮中,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社会财富增长的强劲引擎,其所缴纳的巨额税收也用于社会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提升全民幸福指数不仅如此,不少创业成功者还选择了更直接的方式回馈社会。截至目前,全省参与光彩事业活动的民营企业家达10635人,到位资金89.5亿元,帮助59.6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安置就业人员112万人。

放宽准入,推动创新,激活民资创富能量

在“创业富民”这项工程中,“大力拓展农业创业领域”是一处亮点。如毛凤昌般的创业者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创新,为物联网等高科技应用提供实践机会,带动了农业产业升级,从而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农产品增值中获得更多收益。今年一季度,我省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952.39元,同比增长23.2%,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为促进创业,我省坚持“非禁即准、平等待遇”原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随着进入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创业者增多,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服务和支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也能更有效率地创造社会财富,实现收入增长。

在推动全民创业热潮中,我省还将创建创业型城市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与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相结合,与推进新兴产业、科技创业相衔接,带动非公经济队伍加速成长,并呈现出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新特点。十二五期间,伴着我省“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的鼓点,全社会将进一步形成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竞相创业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藏富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