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就业困境大学生毕业生危机心理如何调整

2012-09-12

【编者按】让全世界都闻风丧胆的金融危机从2007年4月的美国次贷危机开始,一直到现在,全世界都还没能摆脱。大量企业倒闭或者裁员,导致全球就业萎缩,中国就业市场也受到严重冲击。在职者和求职者们面临各种挫折和压力,使他们内心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陷入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困扰之中,轻者诱发心理障碍,危害个体心理健康和发展。重者失去控制,甚至导致自杀或伤人等灾难性后果,影响校园的秩序和社会的和谐。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因为金融危机导致的求职者悲剧不绝于耳,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化解他们已存在的心理危机,这些悲剧应该是可以避免的。以风格犀利直接,迅速切中职业能力发展要害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著称的万学ACT职业能力授课名师潘家宁老师建议高校应该建立毕业生求职者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同时求职的毕业生自身必须要主动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另一方面更要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有了实力和自信,焦虑心理自然就能消除。

生活精神压力负面影响毕业生心理情绪

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但是心智和情商又没有达到足够来应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挫折或打击的成熟程度,因而其心理状态难免有处于危机状态的可能性。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和引导,往往会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预防和干预,会逐渐发展为心理危机。

一段时间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会对毕业生的心理状态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虽然不同的人对该类型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但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一般会在几周或几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必须接受及时的心理辅导或心理干预。

求职焦虑危机心理调节建议

1. 在理想的情况下,当事人能够自己有效地应付危机并从中获得经验,发展壮大自我。危机过后,他们自己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使自己变得更为强大和富于同情心。

2. 当事人虽然能够度过危机,但只是将有害的后果排除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外,因为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解决,在以后的生活中,危机的不良后果还会不时的表现出来。

3. 在危机开始时心理就崩溃了,如果不提供立即的,强有力的帮助,他们就不可能再向前走一步。

心理危机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的影响,比如,为个体提供精神支持,使其有足够的信心消除危机;有选择的倾听,为当事人提供宣泄的机会;选择适当的机会为当事人传达希望和乐观精神;按实际情况向当事人提出劝告和建议,制止不利情况发生。最后使事情发生指向预期的目标。

对于第一种情况,万学ACT潘家宁老师建议我们可以理解为:危机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危机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包括杀人和自杀。但危机更是一种机会,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如果当事人能够利用这一机会,则危机干预能够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第二种情况就是一种消极应对的方式,当事人往往回避问题,或者将尚未解开的心理情结压抑到无意识中,表面上看不出心理危机的存在,但最终会损害个体的心理健康,有许多严重的心理危机就是由于个体长期压抑的突然爆发,最终导致个体学习、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直至产生退学、自杀等严重后果。至于第三种情况,主要与个体有关,心理危机的产生与应急事件有关,同时,还与个人解决应急事件的有效资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