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工资不及农民工 悖论根源之探析

2012-11-06

鉴于大家对大学就业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大学生工资不及农民工 悖论根源之探析”一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工资不及农民工 悖论根源之探析

近日,这样一个画面让人颇受感触,甚至带有一点伤感:2009年的第二届香港华语纪录片节上,纪录片《父亲》获得了最佳短片大奖。而片中的韩培印在现实里却没有同样好运。当儿子大学毕业,作为父亲似乎终于可以停止奋斗坐下享受的时候,他却吃惊地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每月工资根本没办法还掉之前欠下的债——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老韩自己。韩培印说,“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

韩培印的话似乎再次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抛出了一个难题:知识能否改变命运?现在,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轻易而爽快地给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不容否认,当前,不少农村地区的家庭不再以有大学生为荣耀,很多家庭都陷入“不读书永远穷、一读书马上穷”的悖论中。而“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振奋无数寒门学子的口号如今似乎已成为一种奢望。

面对新的读书无用论,不仅对于广大农村学子而言是一个拷问,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同样是一个深思的问题。在如今遍地大学生的时代,知识还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吗?面对如此沉重的问题,我们很难用简短的几句话来回答。但是,对于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而言,不读书的民族绝对不可能站上世界民族之林。

可以看到,由于前几年的教育产业化,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平均起薪与农民工接近,这早已不是新闻。然而,对于这一现象,至今没有理性的梳理。普遍的观点是,大学生贬值,高等教育需要提高教育回报率,否则就会出现上大学无用到读书无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寒窗苦读十余年,在就业的现实社会压力下却毫无应对之策,造成这样的悖论根源在于,中国的单一升学教育体系以及单一的成才模式。在这一教育体系和成才模式之下,受教育者关注的是“升学”福利,而非求学本身。一直以来,在谈到教育与人才发展时,不少专家呼吁,社会应把上大学作为成才的选择之一,而不是唯一,在上大学之外,应该还有其他成才选择。但具体到教育政策和人才政策时,却依旧把上大学作为“唯一”的成才路径作为决策依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66.7%的人感觉当下大学生不认真上课情况普遍。不仅本科师生,而且不少硕博师生,一定程度存在“教师混课时,学生混学分”的现象,“老师与学生一起应付”上课。试问,这样的老师,能教出有价值的东西吗?这样的学生,能学到真知吗?一旦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如何胜任工作?老师不负责任、学生自我放逐,再加上大学课程设置脱离现实,难怪用人单位常常埋怨当今的大学生眼高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