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哥”北大求学记:每一步都很冒险

2011-01-13

考上大学只上了一个学期,不想念了;

边打工边谋划,在北大卖过水果,在清华当过保安;

退学只身闯北京,在北大和清华旁听;

为了省房租,每晚在清华教工宿舍的楼道里搭帐篷;

他是“帐篷哥”。

一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为何放弃文凭,吃这般苦?

当记者在新年联系到“帐篷哥”赵铭(化名)时,他一再坚持隐去一些信息,因为他不想给原来的大学还有清华、北大带来什么麻烦,希望能够安安心心地求学。

赵铭说,现在北大已经进入考试周,听课也是下学期的事了。他已经回到了原来的大学,正在探访一些老师和同学,可能很快就会回老家,打算在家过春节。至于下个学期,帐篷“肯定不能再住了”,现在也在想其他办法,“正在计划”中。

“玩游戏、看小说是大学里的普遍现象,我并不反感”

记者:能聊聊你大学第一个学期的经历吗?

赵铭:那时候周围的同学也不乏认真学习的。但大一生活的常态是,早8点钟上课,多数同学包括我自己,都在早晨7点45分起床,15分钟之内下楼、打早点、进教室,坐下了连书都不翻,就开始吃,吃完了大家掏出手机就开始玩游戏。

我想说的是,玩游戏、看小说其实是现在大学里的普遍现象。我也并不反感,娱乐肯定是要有的,平时自己也会玩一些小游戏娱乐一下。我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什么都要试一下,但是没有沉迷进去。

大一的时候我比较积极,晚上没有课,就跟着大二、大三的学生去听选修课,但是觉得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大部分还是很基础的课程,选修课不够丰富。

大学是“通识教育”,我觉得在以后工作和人生中用得到的东西,都应该接触一下,而不是死学一门知识。我还参加过招聘会,想看看大四生们怎么样,感觉也不是很满意,所以就退学了。

记者:一定要退学吗?你有想过考研吗?

赵铭:我不认为考研是一个好的深造方式。

我在原学校会学习到专业知识,老师也讲过,如果想在研究方面做点事,是需要考研的。但是我觉得,21岁到27岁这七年时间是最重要、最宝贵的,如果父母还年轻、自己单身,身上责任不是很大,绝对是一个奋斗的时期。不应该让大学的4年时间荒废在一般意义的学习上。

还有,现在很多人读研并不是为了做研究,他们只是为了推迟进入社会的时间,或者希望在找工作时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如果不做研究,相当于这7年时间就白白地浪费了。不仅有时间成本,学费、生活费产生的金钱成本也很高。我家里并不富有,所以我选择退学,出来学习。其实(退学)是个挺积极的事儿,在这儿我仍然挺积极的。

“刚到北大时被震撼了,当时真有点自卑,好在没抑郁”

记者:你怎么看清华、北大,它们对你的吸引力在哪儿?

赵铭:以前觉得清华、北大是个神圣的地方,来了之后就觉得,这儿也就是两所大学,有一些大学生在学习,有些不错的老师,学生(素质)还有些参差不齐。

不过,刚来(北京)的时候,去了一些论坛,在这些论坛上发言的北大、清华的学生很多都是拔尖儿的,我就发现他们太优秀了,当时都被吓傻了,看他们长得也比较成熟,心想他们肯定是研究生,一问,大二,更震撼了。当时真的有点自卑,好在没有抑郁。

没有办理退学手续之前,我就去过一趟北大。就是希望在这里安定下来,再回去办退学。北大新生开学两个星期之后,我回去办了退学。这两个星期时间基本是在熟悉周围环境,也跟着新生听了听老师授课的方式方法。

当时就感觉,留在这儿可能学不到多少东西,但是思维方式和眼界肯定都会得到改变。我不是说原来的学校不好,但肯定是有这方面局限的;我也不是说在学校里完全学不到东西。有很多老师也讲嘛,大学不在于你学了多少,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定型的过程。

记者:这一年来都做什么了?

赵铭:这学期才系统地听了课。

做保安的时候也很忙,看了些书,参加了一些学校里的活动和讲座。现在听课,是选自己喜欢的,或者觉得对自己有用的。选的都是些很基础的,导论或者概论课,以前没有接触过也可以听懂。在专业方面,以后我还是想学门技术。我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之前计划的,正在一步步推进,目标还是明确的。

虽然我在北大是旁听,但是我觉得自己跟正式注册的学生也没什么区别。老师问问题时,我也很积极回答;老师们的电脑、投影有问题的时候,我也经常上去帮忙。我感觉在我旁听的课堂里,很少有人知道我是“非北大”的。

北大学生上网,我也上网;他们去吃饭,我也去吃饭,有时候我还参加一些学生协会的活动,他们从来也不问我是不是北大的,所以我总感觉有点内疚,也有感谢。如果可能的话,一定要帮我加上这句话:谢谢北大,谢谢清华,谢谢这里的同学,谢谢你们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