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男生讲述在“女儿国”上大学的生存法则

2010-11-08

在“女儿国”读大学的滋味怎样?最有资格回答这一问题的,莫过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男生们。

坊间有传言曰:最近一两年来,上外的男女生比例更加“失调”,好不容易稳住的“二八”已经告破,一些学院的男女生比例正在向1:9靠近。

上外男生更稀缺了,他们在学校里的地位有否发生改变,是否会更加“受宠”?当记者带着这一颇为“八卦”的问题走访就读于上外的多名男生时,却相继遭到婉拒。“太杯具了,不提也罢。”“我们是边缘人,没啥说的。”“还是采访上外的女强人吧,直接忽略我们”……

“悲剧”的诞生:向往“女儿国”,竟成“千古恨”

2009年,江西考生童立顺利地被上外录取,就读于新闻传播学院。中学时,童立上的是寄宿制高中,读的是理科重点班。“整个班黑压压的一片都是男生,女生没几个。”趁着考大学的机会,童立计划着要找个“女生多点的学校读书”,上外成为他的首选。

一场高考(论坛),让童立如愿以偿。但他的校园生活,也起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过去男孩间的打打闹闹甚至“掐架”,再也不会出现了。在上外,男生一直是少数,所以学校里的篮球场和足球场什么时候去都有空,根本不用占场地;不同院系之间若是要开展一场友谊对抗赛,备战情况只能用“惨烈”两字来形容。“男生人数极少的院系不得不到处找外援,情况稍好一点的院系则是个高的、个矮的齐上阵,打场比赛,连一个替补都没有”。

童立这一届,上外全校男生只占新生总数的17%;他所在的学院,男女生的精确比例是1:11.5;而他所在的班级,男生比例只有8%——全班25个人,男生只有2个!

尽管如此,童立已经感到自己颇为幸运了:和他同一寝室的一位室友,居然是某小语种专业这一届唯一的一名男生!“每天早上,我看着他孤零零地背着书包出门,等我们下课,他早就在寝室恭候我们了。”和这位“苦命”的室友比较,童立立刻感受到了“聊胜于无”的欣慰。

上外的男生总是稀稀拉拉地散落在成群的女生中。在外人眼里,尤其是就读理工院校的男生眼里,这可是让人艳羡的待遇。但身陷“女儿国”的男生谈到生存环境,免不了一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