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上山下乡”的远谋价值

2010-11-10

11月9日,重庆发出消息,该市大学生将掀起“上山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据称,每个大学生在校4年中将有4个月时间用于植树、军训、到农村和工厂劳动或做工。

重庆即将在大学生中大面积开展的“上山下乡”,估计并非很对学生们的“胃口”。

如果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有的学生或许会以“我们学生主要就是读书的,为什么又要搞什么几十年前的‘上山下乡’?”而更为现实的却是,即使学习之余又时间,很多学生忙乎的不是填充书本之外的社会实践,而是抓紧找门路、求工作,或是找点更为实惠的事情做、以掩饰自己的“囊中羞涩”。

换成本人这样三四十岁年龄的人,来看重庆在大学生中推行的“上山下乡”,肯定会是有另外的体悟。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扩招”、“升级”:原来是中专的“升级”成大专或高职;原来是专科的“升级”成本科;原来的一个系,一夜之间也变成了“学院”……不过,学校的名头是越来越好听了、满街跑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了,但是能够得到社会承认、得到用人单位认可的合格大学生,似乎并没有增加多少。“新毕业大学生越来越不懂事”、“大学生越来越不能干”、“专业院校的大学生越来越不懂专业”的抱怨此起彼伏。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最直接的原因是,现在这些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到社会实践。从刚学会走路开始就一直读书,到了20多岁还在继续读书;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独苗苗”,不论是家庭因素还是社会因素,都不会让这些“宝贝疙瘩”在读书期间去磨炼意志、吃啥苦头。

加上,现在不少学校组织的所谓寒暑假社会实践,都变味成为“搭个台子、摆张桌子、发点单子、做个样子”的“挂羊头卖狗肉”,经常可以见到参加这些“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男男女女嘻嘻哈哈打闹一阵、醉意熏熏地吃喝一通,然后就是找个单位盖章“实践合格”万事大吉!

所以本人认为,重庆推行的大学生4个月“上山下乡”社会实践,如果能够克服当前某些学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的短视和浮躁,能在制度设计上更为健全和完善,在措施落实上做到“不踩假水”,在考核督促上做到注重实效,那不管是对锻炼青年大学生个体、还是对改进学校的教学相长、以及为重庆未来建设培养和储备有用人才来说,的确都具有值得期待的相当远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