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小说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

编辑:richie

2023-10-18 14:37:46

高考语文小说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

精读全文:在做主观题之前,要先精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重点标注: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笔或者荧光笔标注出关键词、重点句子等,方便后续回答问题时查找。

分析文章结构:对于小说和散文来说,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情节发展。这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路。

注意细节描写:小说和散文通常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主题或者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这些细节,并将其与整篇文章联系起来。

总结归纳: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先总结归纳出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再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善用引文: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的段落或句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需要注意不要滥用引文,应该适度而为。

语言表达得当:最后,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得当,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以上是高考语文小说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鲍雪源散文?

黑驴"往事,漫步雪中路,抱恙拜岳——华山游记,路边的波斯菊,落叶岂是无情物

高考散文中关于手法类题的设问类型有哪些?

一.高考散文阅读题设置问题的基本类型 第一类:就结构形式设问 1.开头;2.结尾;3.标题。 第二类:就内容表达设问 1.理解;2.赏析。 第三类:就构思和主旨设问 1.思路;2.情感;3.意象。

高考散文四要素?

根据四要素——内容、主题、结构、语言及四要素各自相应的艺术手法来阅读。1. 内容充实。从风格上说,偏重于淡雅、清新、厚重;从内容 上说,偏爱于充实。2. 时代感强。选作高考阅读材料的散 文,从写作年代讲,除 1991 年全国卷《世间最美丽的坟墓》写作年代较 早。

3. 技法多样。

高考散文答题技巧?

一、答题知识点干货总结

一、鉴赏散文的语言

1、理解词语的含义

问法:简析、欣赏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

答法:

①、研究词语本身(词性、释义、修辞、内部结构)

②、结合上下文再次理解词语。

③、思考是否存在动态语境,即:是否有比喻、反语、借代、感情色彩变化等;或在语境中远距离引申产生的新义。

2、理解语句的含义

问法:理解文中的某个句子。

分类:

①、含蓄句——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②、结构句——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③、主旨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

答法:理解字面含义+分析语境含义+挖掘隐藏含义(还原手法)

3、鉴赏语言的特色

问法:简述该文章的语言特色。

答法:

遣词(叠词、熟语、成语、文言)+修辞方法+句式运用(长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等)+语言特色

二、把握散文结构思路的两种方法

1、把握整体结构思路

问法:文章的谋篇布局如何/文章以何种方式组织起画面。

答法:

①、根据中心确定线索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②、根据材料确定线索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掌握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线索有明有暗,时隐时现,有时在文中有明显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2、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

问法:①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法:

开头作用:

(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埋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2)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引人注意(吸引读者兴趣)

(3)设疑法(悬念法、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思考,激起阅读兴趣;揭示小说的主题

(4)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作用:

(1) 比较短的段落,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具体化)前后呼应;照应开头;呼应结尾;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引起下文的作用。(物—人,景—情,事—理,叙—议、正—反等)

(2) 比较长的段落,描写的往往是主要物象,作用:拓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插入段的作用: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关系;

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

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结尾作用:

①总括全文,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

②表现人物;

③(揭示、突出、升华、深化、暗示)主旨;卒章显志。

特殊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局(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戏剧化效果,增添曲折性,可读性。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铺垫)或者标题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震撼)。

(3)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文字更含蓄蕴藉,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4)写景结尾: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③在表达效果上,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三、鉴赏散文形象的两种题型

问法:

①请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的××(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③根据全文,概括××(物象)在文中的意义。

④文章多次写到××(物象),有什么艺术效果?

⑤××(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法:

人物形象

(1) 掌握人物形象分类,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①从时间上分,有历史之人、追忆之人、现实之人等

②从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之人、生活中的平凡之人等。

③从作者态度上分,有作者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等。散文写人,重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写功成名就之人,写作者敬仰之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

(2) 掌握分析人物的手法,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等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要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

a. 概括型,直接用一些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语言回答即可。

分析型,应结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分析+概括”式或“概括+分析”式。

鉴赏物象

(1)抓住散文类别特点,了解物象出现的场合

①写景散文写景散文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为描写对象,分析物象就是分析这些景观。景观是写景散文的主角和灵魂,它在使文章血肉丰满的同时,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所以,分析写景散文中的物象,要始终将其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

②状物散文状物散文一般以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文章围绕着某一具体事物展开。这一事物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物象。状物散文往往会从物象的外观、特性、用途等说起,然后发散到其所代表的精神、品质、价值观等。作者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事物的本身意义仅仅是一个引子,其抽象意义才是文章的重点。

③偶感散文情缘物起,有一些偶感散文,虽然主要是在抒发某种情感或阐述某种思考,但引发这种情感或思考的,却是具体事物。有时,我们也需要分析这类散文中的物象,那么此刻的物象则是下文的情感或思考的触发点。从内容上说,物象可能是文章中的情感或思考的一个例证;从结构上说,物象往往起到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2)抓住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表达,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描写其外在形象的部分,就可以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3)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他最终所要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藏在文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三是物象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散文归纳概括的两类题型

1、局部概括

问法:某段写了什么内容,简要概况。

答法: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首先明确是概括原因还是概括特点。如果是原因,看清是什么原因;如果是特点,分清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从原文中找出题眼。

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区域。题干中的关键词出现在原文中的区域往往是答题要点所在的区域。

第三步,根据确定区域内的文字,抓住本质,分类概括。

2、全文概括

高考多少题?

我只是20届毕业生,对现在的新高考不太了解,所以只能给你讲之前的题目有多少。

以全国卷为例,语文好像有21道题,数学有12+4+5再加上一道选做。

理综是21个选择,生物6,化学7,物理8,然后4道物理大题3道化学大题,三道生物大题。然后是一科各有一个选做。英语20个听力,15个阅读,5个七选五,15个完型。10个语法填空和10个改错,一篇作文。其实高考完之后就会发现也不过如此。高中的时间过的飞快。希望你也能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

高中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你好,1. 通读全文:在开始阅读之前,先快速通读一遍全文,了解主题和大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 注意文章结构:散文的结构通常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开头用来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结尾用来总结文章并表达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了解文章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 注意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通常比较简洁明了,但也富有表现力,有时会使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要注意这些语言特点,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4. 分析文章主题:散文的主题通常是生活、人生、情感、自然等,要从文章中找到主题并理解作者对主题的看法和态度。

5. 分析作者观点:阅读散文时,要注意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6. 总结文章思想:在阅读完散文后,要对文章的思想和主题进行总结,理解文章的深意和作者的意图,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散文形象题及答题步骤?

常见的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的词语有:勤劳俭朴、自立自强、教子有方、善良淳朴、执着坚毅、顽固倔强、无私奉献、认真负责、乐观豁达、知错就改、胆小怕事、知恩图报等。

答题步骤一般分三步:一、画: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句子,或者找出与人物相关的事件。

2、析:分析人物描写以及所做事件所表现出的人物特点或品质。

3、答:格式是人物特点加事件分析。其中人物特点一般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如上面的举例。

高考数学概率题经典题?

我觉得所谓的经典也许是大家所谓的难题,个人认为08年全国1卷高考概率是比较经典的 已知5只动物中有1只患有某种疾病,需要通过化验血液来确定患病的动物.血液化验结果呈阳性的即为患病动物,呈阴性即没患病.下面是两种化验方法:方案甲:逐个化验,直到能确定患病动物为止.方案乙:先任取3只,将它们的血液混在一起化验.若结果呈阳性则表明患病动物为这3只中的1只,然后再逐个化验,直到能确定患病动物为止;若结果呈阴性则在另外2只中任取1只化验.(Ⅰ)求依方案甲所需化验次数不少于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的概率;(Ⅱ)X表示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求X的期望. 将5只排好顺序,编号ABCDE,则ABCDE患病的概率都是1/5方案甲,如果是A患病,则化验一次,B两次,以此类推 化验一次的概率P(1)=1/5,化验两次P(2)=1/5,P(3)=P(4)=P(5)=1/5方案乙,先取ABC化验,ABC血样阳性则按ABC顺序化验,阴性则按DE顺序化验 如果A患病,化验次数为2次,B患病化验3次,C患病化验4次,D患病化验2次,E患病化验3次, 化验两次的概率P(2)=2/5,化验三次P(3)=2/5,化验四次P(4)=1/5问题1:甲方案化验5次,乙方案可以化验4,3,2次,概率为1/5 甲方案化验4次,乙方案可以化验4,3,2次,概率为1/5 甲方案化验3次,乙方案可以化验3,2次,概率为1/5*(2/5+2/5) 甲方案化验2次,乙方案可以化验2次,概率为1/5*2/5 所以方案甲所需化验次数不少于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的概率P=16/25问题2:P=2*2/5+3*2/5+4*1/5=14/5 剩下的大多数题,也就是常规题,只要你细心,基本都是能做出来的,这个题只是不好理解,可能出现考虑不全的情况

高考可以写散文吗?

高考作文能不能写散文?这个问题似乎不论自明,散文是中学学习的主要文体之一,课本上散文名家的大作不胜枚举,高考作文在文体要求上又大多是“文体不限”。因此,高考写散文似乎是一个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事。

然而,实际的高考改卷过程中会发现,几乎看不到散文的踪影。学生大多数写的自然是议论文,也有少数写记叙文的,还有极少数或是投机或是取巧,写小说、写诗歌、再加上近年来作文界掀起了一场“古文运动”,甚至用文言文、古体诗歌创作也不算稀奇,但是找来找去,高考写散文,依然是稀奇物种。

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可能和散文本身大有关系。一言以蔽之,即散文作为语文乃至于文学的基本概念,却缺少一个公认且成为公理的概念定义,换言之,就是没人能够彻底说清散文到底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文学研究者的种种探索都还没有得到普遍承认。

高考虽然说是“文体不限”,但是在题目的具体要求中,却又有一条“文体鲜明”的要求。也就是说,虽然什么都可以写,但是考生必须要让改卷老师清楚自己写的到底是“什么文”。但是,散文又偏偏是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文”的文体,因此,在高考中写散文是一个风险极大的选择(虽然事实上许多学生的“四不像”“流水账”文体总会自辩为散文),自然不会受到考生的青睐。

但是,一个在语文中“司空见惯”的文体,却不能给出一个详细准确的定义,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毕竟散文构成了语文知识大厦的基石,语文老师上课天天讲具体散文篇目的主旨大意、结构脉络、审美特征,却偏偏在散文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上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就如同数学课上大谈同心圆、内切圆、相交圆,却偏偏不告诉学生“圆是什么”一样滑稽。

那么散文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艰深复杂,学界争论重重,吾乃语文学界的一枚无名小卒,自然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大放厥词,给出什么定理公论。但是,基于证伪的科学精神,我倒是可以基于目前语文界流行的几个关于散文概念的判断,谈一谈散文不是什么。

语文界流行的第一个关于散文的判断,就是散文是美文。这个判断非常可疑,疑点有三。首先,文是否“美”是一个文章质量好坏的评判标准,而不是一个文体的分类标准。我们不能说写的、好的、美的是散文,写的不好的、不美的就不是散文了;其次,文是否“美”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无法成为一个文体的客观分类标准,倘若一个数学天才在读数学公式定理的时候感觉到了“难以言喻”的美,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数学的公式定理也是散文呢?其三,美不仅仅在散文中存在,小说、戏剧、诗歌无不以追求美为创作原则,这样一个文体共性特征,又如何却定义、区分个性文体呢?

语文界流行的第二个关于散文的判断是,散文是主要表达感情的文体。这个判断也不成立,因为感情表达也是所有文体通用的写作目的,同样不能区分个体。而且即使是在感情表达上,散文也不够“主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说理散文,这些散文追求的恰恰是情感的克制来达到说理的严谨和流畅;其次,即使在情感表达上,诗歌也要比散文在情感表达上更为有力,也更为显著,所以,说散文是主要表达感情的文体这一判断也站不住脚。

语文界流行的第三个关于散文的判断,是散文是与骈文相对应的一个文体。这个判断部分正确,但是依然有疑点。如果说在古代文学的这个讨论范围之内,这个判断是正确的。散文和骈文这两个概念作为共生概念,有如前后、高低、轻重、缓急,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但是进入现代以后,骈文这个文体早以退出历史舞台,不见踪影,作为共生概念的散文虽然依然存在,但是由于缺乏对立概念,导致自身身份也逐渐消弭,最终变得无法指认了。因此,在现代文学中,这个概念依然是指认不明,语焉不详的。

标签:

● 相关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