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报考指南

2014中国传媒大学就业服务:新媒体成“主角儿”

编辑:sx_haody

2014-04-03

摘要: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带来2014中国传媒大学就业服务,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微信、微博、手机报……从步入毕业年级开始,丰富的就业信息就通过这些新媒体与每名应届生紧密相连,并将陪伴他们整个学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服务充满了“传媒”特色,新媒体成了就业服务的“主角儿”。

人人都爱“毕小叶”

“毕小叶”是传媒大学的“名人”,大四生认识他。因为每周他身上总会发生点儿新的“囧”事:在新学期的第一周,他把自己的大头贴贴在简历上,当他拿着简历去招聘会时,遭到了招聘官的“嫌弃”;上周,他又拿着100份内容一模一样的简历到招聘会上“海投”,可接到面试电话后,他压根儿不记得自己在这家公司投过简历,结果对方生气地挂掉了电话;为了让简历看起来更漂亮,他还动过做“假证”的念头,结果被同学和老师集体“攻击”,这个“邪恶”的念头被“扼杀在摇篮里”。

“毕小叶”是谁呢?

他是传媒大学成才与就业手机报、微报的一个漫画人物。他留着小平头,长着一张圆圆脸,有点儿迷糊,又有点儿萌。

今年3月起,“毕小叶”每周都会通过传媒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手机报、微信平台和全校的毕业生见面,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都是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根据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编成一个个小故事,然后请学生将故事情节通过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通常情况下,“毕小叶”总是在做一些“囧”事,可有时他也会有些温情的感慨。比如当看到同学拿到了录用通知书,自己的工作却还没有着落时,他会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暗暗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媒体创意专业毕业生魏蔚说,“人人都爱‘毕小叶’”,因为他真实得就像自己和身边的同学,他的那些“囧”事也可能发生在自己和同学身上,而“毕小叶”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告诉大家:应该怎样准备简历、怎样参加双选会,在求职遇到挫折时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正是通过这每周见一次面的“毕小叶”,毕业生们领悟了一个又一个求职小道理。

自采自写的手机报

不久前一场宣讲会结束后,新闻传播学部的眭黎曦一回到宿舍,就收到了几个来自舍友和同学的“赞”,因为他在最近一期手机报上“招聘零距离”栏目中发表的一篇文章,恰好写出了同学们最想了解的问题,让他们的宣讲会之行给招聘官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在每场校园双选会、宣讲会开始之前,眭黎曦和团队成员会联系到重点参会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对他们进行专访,了解对方喜欢什么样的毕业生、招聘分为几个环节、毕业生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有时连薪酬待遇这种“隐私”的问题也能“挖”出来。正是这些及时又有针对性的“指导”,让读到《成才与就业手机报》的毕业生在准备笔试和面试时更能有的放矢。

眭黎曦去年9月加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手机报采写团队,开始了他的毕业实习。每周一至周五,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他像正式员工一样按时上下班。“虽然每期稿子字数不超过700字,但要写好这几百字可是大有学问。”他说,稿子的内容不能是网上轻易查到的信息,要深入了解用人单位,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既是对自己采写技能的锻炼,又能帮到大家,眭黎曦觉得“倍儿有意义”。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林介绍,每周一期的《成才与就业手机报》,80%内容是由学生自采自写的。这样做就是要让就业指导的内容更接地气,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对于一些枯燥无味的就业政策、就业流程,指导中心老师韩伟也能用“自写”的方式,通过“小伟开讲”栏目,让它们变得生动有趣。没过多久,“小伟”成了毕业生初逢职场的实用百科。

除此之外,《成才与就业手机报》中“创业那些事儿”、“职场中传人”、“行业视点”、“图说就业”等板块的自采内容已经在毕业生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

5种媒体“一个都不能少”

林林介绍,传媒大学的就业服务充满了“传媒”的特色。在这里,如果不充分利用各色媒体,怎么对得起“传媒大学”的名号?所以,就业网站、微博、微信、短信平台和手机报,“一个都不能少”。

于是,集5种媒体于一身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就这样产生了。5种新媒体的互相补充、彼此支撑,既能“全面撒网”,又能“私人订制”,还能和毕业生亲密互动。新媒体信息服务体系成了学校就业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助推器。

林林说,学校就业网站作为“内容信息池”,主要发布一些综合新闻、招聘信息、生涯规划、就业政策、通知公告等10个板块,广泛提供就业信息。

短信平台发挥“点对点”传播特点,向不同毕业生群体发布具有针对性的招聘信息及就业通知。就业中心有一个包含每名毕业生的专业、求职意向等信息的数据库。在发送就业信息前,工作人员先通过数据库的分析筛选出一部分“高度匹配”的毕业生,让每条就业信息的针对性更强。即便是这种经过筛选、有针对性的短信,就业中心平均一个月至少也要发出1万条。

手机报汇聚精品信息,通过每周的《就业工作手机报》、《成才与就业手机报》,为毕业生提供高品质又贴近生活的就业信息指导。

微信、微博不但实现了就业信息的实时推送,还与毕业生演上了“互动剧”。比如利用微信自助回复功能将就业流程、职业辅导资源等制作成“关键词知识库”。毕业生只要输入“校园招聘会”、“招聘信息”等就业关键词,相关的信息就会自动跳出来。

2014中国传媒大学就业服务就介绍到这里了,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2014热门专业名单整理

北京建筑大学新生5%可申请转专业

标签:报考指南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