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5-10-23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精品学习网整理了人口的合理容量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的是( )
A.资源 B.科技
C.消费水平 D.交通
【答案】 D
【解析】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科技水平通过影响人类的认识和对资源的利用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消费水平则明显与供养人口的多少有关,交通的影响一般不明显。
2.关于环境人口容量(a)和人口合理容量(b)的数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 B.ab D.a可能大于b,也可能小于b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的理解。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供养的人口的最大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则只是适宜数量,所以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2015·北京海淀区期末)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 目前阿拉斯加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读“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3~4题。
3.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 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 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阿拉斯加位于高纬地区,气候寒冷。从图中安克雷奇市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市纬度较低,沿岸有暖流经过,气候较温暖。位于地势较低的港口地区,交通便利。第4题,自然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读“我国人口和耕地今后发展的可能趋势示意图”,回答5~6题。
5.我国耕地承载量面临的问题与影响是( )
A.压力增大 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B.压力减小 农业生态系统得到改善 C.保持稳定 农业产量有所增加 D.压力增大 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6.目前,国家为解决耕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 )
①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②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③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 ④改善生态环境,全面促进城市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5.A 6.C
【解析】 从图中可直观地进行判断,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多,耕地承载量压力不断增大,会导致过度和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造成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控制人口增长和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入手。
二、综合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 0.1 0.1 2 000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平方千米) 耕地(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立方米) 6 200 22万 8万 7.5万 5.105亿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森林面积______,淡水____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001 3 km2/人 0.001 2 km2/人 8 234 m3/人 (2)耕地 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解析】 本题主要是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第(1)题,由表2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因素。第(3)题,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但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专题练习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希望考生可以通过试卷查缺补漏。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标签:高考地理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