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地理 > 高考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专题测试(含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11-21

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变异系统,灾情是这个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是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专题测试,请考生认真练习。

1.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

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C.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进行监测

D.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

解析:除B项涉及的作用外,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作用还包括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

答案:B

2.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 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解析: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基本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等。再结合本题的题干不难判断出D项正确。

答案:D

3.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卫星云图制作的过程是,先利用卫星在高空获取大气中云层的分布状况,然后将其作为信息源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未来的24小时或48小时云系的移动和发展作出预测,最后根据其影响的地区做出天气预报。

答案:A

4.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作用的连续性表现在( )

①灾前预警 ②灾中跟踪 ③灾后评估 ④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 C.③ D.④

解析:四项都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作用,连续性表现在①②③。

答案:A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据此完成5—6题。

5.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 )

①世界级监测机构 ②国家级监测机构 ③地区级和基层社区机构 ④多种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④

6.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的是( )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水文灾害 ④生物灾害⑤气象雷达 ⑥基层社区

A.①②③④ B.⑤⑥ C.①③ D.①②③④⑤⑥

5—6.解析:只要熟悉教材图3.1,不难看出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各级组织。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是各种自然灾害。

答案:5.A 6.A

7.在我国1998年的洪涝灾情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的监测网有( )

①气象监测网 ②地震监测网 ③水文监测网 ④海洋监测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洪涝灾害与天气和水文状况有直接关联。

答案:C

8.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C.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D.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答案:C

9.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评估中共有的作用是( )

A.动态监测 B.成因分析

C.动态模拟 D.灾害评价

解析:四项都属于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评估中的作用,遥感只起到动态监测的作用。

答案:A

10.遥感技术和GIS技术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 )

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 ②灾中作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 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作出快速评价 ④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11.下面对自然灾害防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包括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

B.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灾害和损失为目的

C.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发生中进行防御

D.20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属于非工程性防御

解析:自然灾害防御应该在自然灾害发生前进行。

答案:C

12.关于中国在非工程性防御方面所做的工作,正确的是( )

A.1990年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

B.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计划(1998—2010年)》

C.制定了《洪水灾害防御法》等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

D.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答案:D

我综合 我发展

13.对长江流域洪灾进行监测的理想技术手段是( )

A.应用遥感技术 B.人工监测 C.水上快艇监测 D.航空目测

答案:A

14.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人工监测相比,其优点是?( )

①获取资料快,可及时地进行动态分析 ②受地面的限制少,可避免人员的伤亡

③获取信息量大 ④探测的范围广,可在客观上进行监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5.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属于工程性防御中的( )

A.改变地表环境

B.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的直接相遇

C.改变财物等的特征,提高抗灾性能

D.以上都不符合

解析:格栅坝可以使水流下泻,但能够阻隔泥石流中的大块物质冲击村庄、交通线等。

答案:B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的2 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 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 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材料二:2002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材料三: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_______ (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__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

(3)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4)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5)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内,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严重,尤其是东部平原区。泥石流、滑坡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第?(2)题?,沙尘暴的形成有其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西部有大片荒漠、半荒漠地区,气候干旱少雨,以及冬春季常有强劲的西风和西北季风。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土地沙化。第(3)题,针对沙尘暴的形成机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营造防护林体系来防风固沙,减弱风力;退耕还林、还草、还牧,降低载畜量等来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第(4)题,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水平目前尚处于预报阶段。

答案:(1)东部平原区 地质 治河(或治水) 生态环境

(2)自然原因:西部有大片荒漠、半荒漠区,气候干旱少雨,冬春季常出现强劲的西风和西北季风。人为原因: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土地沙化。

(3)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轮牧等。

(4)C

(5)提供图像数据资料、跟踪监测、预报等。

18.读“我国山脉和部分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画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据图分析我国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之间有什么关系。

(3)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具有多发性和突发性,原因是什么?

(4)在我国西南地区应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答案:(1)略

(2)从地形来看,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地区;从气候条件看,多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地区。

(3)西南地区地处阶梯交界处,地形复杂,坡度大;地处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岩石破碎;降水多,夏季多暴雨;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植被、地形破坏较大。

(4)加强灾害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专题测试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精品学习网最新内容。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