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广东高考 > 广东高考化学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编辑:sx_haody

2016-09-19

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间是9月至明年3月初,复习时间之长,复习工作量之大,地位之重要是二轮与三轮不可比拟的。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要求在全面中讲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小编整理了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供同学和老师们参考。

立足课本,抓好大纲与考纲

高考题目的本源还是课本,每道题都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考试大纲》明确的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教学大纲》规定了知识的范围,课本、《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就能把握高考的命脉。了解了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了复习要点,必然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要求,同学们可以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源”,进而落实到位,做到以课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两纲要求必备的能力。千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而轻教材。

同学们在复习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依据、书本是根本、教辅材料是补充”。在复习过程中,不要盲目寻找不确切的高考信息,也不要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或刻意地为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一定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

总结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同学们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可以把知识进行总结,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网络化,从而达到知识结构的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知识线

(1)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

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

“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2)以某种元素为线索

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3)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

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方法线

同学们在复习化学反应类型时一定要理解反应规律,掌握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当复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着重理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

3.价值线

在复习无机物时,理解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无机物及性质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联系价值;无机物及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价值。

将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并将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

1.与基本理论相结合

同学们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可以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对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同时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进而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同学们可以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学习,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一定要记住将定性深化为定量必不可少。与计算结合,既能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还能提高同学们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在复习主族元素时,同学们要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总结规律。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运用比较,同中求异

在元素化合物中有一些元素化合物之间存在着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联系,很容易引起混淆。对于这些物质,同学们可采用比较法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以获得关于其牢固、系统、准确的知识。

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在复习中,同学们尽可能将元素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环境、自然、能源等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认识到化学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同学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学习化学知识不仅仅是用于考试的,而是有实际意义的。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要在“全面、重点、联系、灵活”上下功夫,把零散的元素知识变为完整的科学体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考一轮复习资料尽在精品学习网高考频道,欢迎关注!

相关推荐:

广东2016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物理性质篇

2017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策略:构建知识网络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