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家长 > 高考心理辅导

2011年高考心理辅导 谨防爱心误区 考生心理不可忽视

编辑:qinh

2011-03-21

2011年高考心理辅导 谨防爱心误区 考生心理不可忽视

●过分保护往往适得其反,唠叨实际是打扰

●重视高考大纲,别拿小道消息误导孩子

●硬让孩子冲清华,可能连第二志愿也考不上

●家长最大的帮助是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高考在即,考生家长普遍存在“过分保护、过分干涉、过分期待、忽视身教、忽视心理健康”等误区,就此提出诸多可行性建议。

探听小道消息型

有些考生和家长爱打听各方面的小道消息,甚至把小道消息视为官方文件,而对正规渠道传达的文件、精神置若罔闻,这样就会在高考方向上有所偏离。例如,有些考生和家长不仔细地学习理解高考大纲的精神,而是听一些所谓的“高考趋势”报告以及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当然,那些东西可以参考,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但是不能主次颠倒。王教授指出,家长必须重视高考大纲,最好先仔细阅读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面对小道消息才有鉴别能力,而且还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不受误导。

忽视心理健康型

高三这一年,家长期望孩子上大学、读名校的表现尤为突出。但是,过分的、脱离实际的期待会给孩子造成误导。有的家长硬让孩子冲清华,但有可能连第二志愿也考不上。高中毕业班的老师讲课速度很快,留的作业很多,有不少考生在复习功课时缺乏计划,一会儿做数学题,一会儿背英语,忙忙乱乱,哪一科也没学好。因此,要想事半功倍,考生应制定一个适合自己水平和进度的复习计划,家长可以在一旁给予相应的提示和建议。此外,家长没有必要总去问孩子:作业做完了吗?什么什么复习完了吗?高三的学生对这些基本问题心里都有数,父母的唠叨对考生实际是一种打扰。

陪太子攻书型

考生母亲刘某,在高考前一个月就向单位请假,全心全意24小时为儿子服务,确保在最后冲刺阶段复习好。这一个月里,母亲除了张罗一日三餐几乎没事可干,于是动不动就去儿子房间转转,这却引起了孩子的怀疑和反感:妈妈肯定是想看我在不在复习功课,这是为我服务还是监督?刘女士的儿子时常这样想。他还说:“其实为我服务用不着这样,吃饭问题我自己就能解决。而且,我临考前两个星期才放假自习,妈妈何必提前一个月就在家看守我呢?妈妈的不信任至少会使我的高考成绩下滑10分。”

王教授指出,临考前,许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紧,满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可是这些主观设想和愿望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不仅没有帮助孩子合理利用时间,反而会造成孩子情绪低落,复习效率降低,甚至高考时不能正常发挥。家长的关键任务还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一厢情愿瞎帮忙,往往会适得其反。

多管加压型

刘某是高三的学生。一开学,爸爸就到书店给她买了6套高考教辅材料和试卷,回家之后还对女儿说:“这些是爸爸精心给你挑选的,每天做做有好处。”女儿却说:“我哪有时间做那些东西?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完成不了。”这名家长最初没能说服女儿,但之后还是时常在女儿面前唠叨:“有空做做我给你买的那些题。”一次说来孩子不吭声,二次说来孩子心里烦,第三次把孩子说火了,跟爸爸嚷了起来:“你又不懂这些,你怎么就知道它好?我是先做老师布置的还是先做它?不完成老师的作业怎么跟着老师复习?”爸爸却一心认了死理:老师留的要做,这类参考的东西也要做。

王教授指出,其实这是给孩子增加压力。孩子具体该怎么学自己心里有数。即使有家长考过大学,也已经相隔多年了,一切情况和现在都不一样。所以家长不要多管,这些事情属于老师的职责范围,不必多操心,平平常常地对待高考是家长最好的心态。而且,这样做限制了孩子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习,束缚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