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5-05-18
高考前或多或少考生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焦虑。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心理辅导:应战高考减压妙方例析,供大家参考。
▲担心考砸,尖子生不愿去学校
【案例】“说话能小声点吗?没看到我在看书吗!”考前十来天,班里一名尖子生突然情绪变得焦躁不安,频繁与同学发生摩擦。上课时,也不跟着老师复习节奏,自己独自看书。
后来,该生找到班主任,表示不想上晚自习,也不想来学校上课了,并称“还有几天就高考了,我有好几套试卷没做,我想回家自主复习”。
【心理分析】原本最令家长、老师放心的尖子生,在临考前最重要的时期,出现这种变化,李凤勤老师表示,在她以往带过的多届毕业班中,经常遇到这样的考生。追根溯源,这些尖子生之所以逃避学校,无法静下心来复习,恰恰是因为他们太重视高考成绩,担心高考考砸。
【处方】正确看待高考,提高自信心。考生可适当回顾以往学习上的“成功和辉煌”,同时最后阶段不宜做太难的新考题,可适当综合复习原有试卷,强化“我能行”的信念,达到考前最佳心理状态。
▲模拟考失利,越想心里越慌
【案例】半夜12点,悄悄推开门,看到儿子坐在桌前,不停地挠头,又时不时站起来,焦躁地来回走动。关上门,张女士担忧地叹了口气:“马上就高考了,孩子这是怎么了?情绪反复无常,动不动就发脾气。”
张女士也许不知道,儿子此时正为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失利,而陷入焦虑不安之中。原本成绩一直稳定,分数始终在一本预估线上下,这次突然降到二本预估线以下,还有几天就要高考了,张女士的儿子感觉“心里压着一座大山”。
【心理分析】正处于高考最后阶段,考生会变得非常敏感。最后一次模拟考失利的打击,造成他们对个人水平的怀疑,进而失去信心,情绪开始出现波动。
【处方】正视失败,查缺补漏。李凤勤老师认为,考生应该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模拟考失利,可能是知识体系存在盲点的表现。此时,如果能积极查缺补漏,对接下来的高考反而有益无弊。
▲害怕再次失败,考前噩梦连连
【案例】“今年一定要考上!”作为一名复读生,今年是考生小丽第二次面对高考。考前冲刺阶段,小丽列下一堆学习计划,却发现根本完不成。白天看书、上课常走神,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后,又接二连三做噩梦,梦见自己高考迟到、考试写不出答案、忘带准考证……如今,离高考还有不到十天时间,小丽每晚都会从噩梦中惊醒,一夜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安稳觉。
【心理分析】作为复读生,经历过高考失利和复读的煎熬。重新备战高考时,他们会产生比应届生更大的心理压力,更渴望成功。这就使得不少复读生,高考前产生“背水一战”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无疑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难以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处方】针对缺乏自信的复读生,李凤勤老师提醒,经过一年的复读,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更上了一层楼,对二次高考不必过分担心,只会更好不会更差。其次,可以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深呼吸放松和冥想放松等方法,注意自我调整,缓解焦虑症状。
▲看到试卷头发蒙,大脑一片空白
【案例】拿到试卷,两手不停地发抖,其他同学已经开始答题,考生小伟还在东张西望。在最近几次模拟考试中,班主任发现小伟行为有些异常。
面对老师的询问,小伟苦恼地说:“我现在一上考场就紧张,看到试卷大脑一片空白,简单的题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心跳加速,呼吸加快,再过几天就高考了,怎么办?”
【心理分析】即将参加高考,部分学生出现考试心理障碍症,这主要是由于考生长期、持续的精神紧张,导致对考试异常恐惧。
【处方】考生若在模拟考试或高考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进行自我暗示,要树立一种信念,即“我一定能考好”,也可以在心里默念一些鼓励性词句,例如“能考好,能考好,能考好”等,反复默念,可使情绪稳定,信心提高。
▲越来越“懒”,考前突然懈怠
【案例】刚进入高三时,考生小丁精神饱满,每天做大量习题。但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他却突然变得越来越“懒”:懒得上课、懒得看书、懒得做题,甚至连以前最喜欢的考试也不愿参加了。
对学习的厌倦,让小丁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来,而且最近一段时间,他情绪有些低落,行为变得古怪,经常发牢骚和无名火……
【心理分析】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过度紧张会使考生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学习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等现象,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倦怠心理。
【处方】长期面对接踵而至的各种训练题,出现疲惫困乏是不可避免的。此时,考生要注意调节身心,进行适当运动,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同时,避免题海战术,制定一套科学的复习计划,张弛有度。
★考前三天,让自己进入“高考模式”
高考前三天,部分学校将停课,有些被设为考点的学校,也将进行封校准备。突然脱离学校的复习氛围,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管束,面对这三天“自由假期”,很多考生显得手足无措。对此,李凤勤老师建议考生,放假别“放羊”,把生物钟调成高考模式,提前适应高考。
调好生物钟,进入高考模式
高考日益临近,考生的复习时间在一天天减少。部分心急的考生喜欢搞题海战术,每天学习到深夜,形成熬夜看书、复习的习惯。但这对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影响很大,有些学生甚至到上午10点还懒洋洋的,兴奋不起来。如果高考时还是处于这种状态,就很不利于临场发挥。
对此,在高考前一周,或是高考前三天,李凤勤老师建议考生,尽量将自己的作息时间向高考模式靠拢,结合各科考试时间,在上午和下午相应的两个时间段内,使自己保持最佳兴奋状态。
放假别“放羊”,坚持适度复习
“离高考还有三天,成绩基本已经定型,多看书无益,不如放松自己。”在放假的三天里,很多考生或家长也许会这样认为,与其深陷于枯燥的复习中,不如调节好心理,轻松备考。
学会给自己减压,这是值得赞同的方法。但李凤勤老师提醒考生,减压的同时也要保持适度紧张。在考前最后三天,可以制定一套适应高考的复习计划,有时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考生可将上午9:00至11:30,下午3:00至5:00定为复习时间。
其次,复习要遵循三步骤1、回顾知识、回顾课本2、研读《考试大纲》,查看真题;3、翻看错题本,回顾知识盲点。
李凤勤老师提醒考生,此时复习不要再做难题,高强度训练也不可取。同时,三天六个时间段,建议考生固定某段时间,集中复习一科,避免“大锅乱炖”,到最后造成思维混乱,影响复习效果。
此外,对于一些独自在外住宿的考生,此时没有家长陪伴在身边,考生切记不可过分放松,虽然学校的教室已经封锁,但可以和同学结伴到学校食堂、图书馆复习,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复习氛围。
以上就是编辑老师为各位考生准备的高考心理辅导:应战高考减压妙方例析,祝愿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心理辅导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