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家长 > 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做好初、高中的过渡与衔接

编辑:qinh

2011-03-30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做好初、高中的过渡与衔接

升入高中后,面对新的课程,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朋友多会感到无所适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中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次跨越。高一年级是学生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阶段,在这一段过渡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做好初高中过渡阶段的衔接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顺利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下面,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对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清楚,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此,我按学校的计划和要求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师大附中《学生须知》一书,使学生明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班规,使班级管理制度化,班规的执行情况由专人负责登记,期末评优评先,操行评定均与登记情况挂勾,做到奖惩分明,不论奖还是罚都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校纪班规。

二、变“依赖型”管理方式为“开放型”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班主任事必躬亲,学生只是被动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缺乏主动性,自主能力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开学初,班级所有班、团干职务我都让学生自愿举手担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后,我放手让他们大胆开展工作,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我只是经常进行一些指导。半学期后,我让学生根据每个学生干部展现出来的能力和特点民主选举出他们理想的干部人选,让真正有能力的,值得他们信任的学生担任班级学生干部。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在班干部的带动下,全体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学生主动为班级工作献计献策,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实施者。

三、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让师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高一学生在这个性发展上存在着心理、生理的不平衡,易违反纪律,易与教师、家长发生冲突,特别是后进学生比较贪玩,自控能力差。一些原来在初中是班级佼佼者、教师的宠儿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发现自己再也没有优势可言。随着地位的改变和课业负担的加重等原因,致使一部分学生适应不了新的学习环境,心理出现了极大的反差,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困惑、失落、焦虑、胆怯等不良心理现象。为此,身为班主任,我处处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注意学生的言行,通过周记、语文的练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和学生聊天、谈心,一起参加各类课余活动,不失时机地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消除心理障碍。同时,也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学生、科任教师相互间进行交流、沟通。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跟学生年纪差距不大,兴趣爱好相仿,有较多的共同语言,与学生易于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把自己实事求是的理智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传授给了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高中,学习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规律、方法,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此外,由于开设的课程多、课业负担加重也给学生造成了心理负担。因此,注意抓好初中与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经常利用班会课,自己或请科任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或作专题讲座。利用墙报、学习园地让学生自己摘抄、复印一些学习方法张贴出来供全体学生参考,还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使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扬长避短。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突破口,注意引导,让学生自己摸索,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注意多方协调,充分发展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教育作用。

现代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的统一体。要想做好初高中学生教育的衔接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教师集体和校外教育力量(特别是学生家长)的作用。因此,我经常和科任教师一起分析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使教师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要求和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家长是班主任工作的伙伴,他们都迫切希望能与教师多接触、沟通,共同做好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作,所以,我经常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机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传达学校的有关要求,争取家长配合我的工作,努力使学生能尽快顺利度过初中进入高中的过渡期。

总之,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过渡与衔接是一项复杂而又颇有艺术的工作,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标签:学习方法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