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高考还有50多天了,该如何复习语文这门学科?下面给同学们几点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首先,回顾一下高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坚定信心。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五本必修教材,在分模块学习过程中,已经在为高考从阅读、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做了准备。很多学校还选修了传记、小说、诸子散文等教材,扩展视野,提升思想认识,增强了读写的思辨性。经过课本、专题复习后,现正处于做模拟题、查漏补缺阶段。
其次,研究大纲,进一步解读考点,明白每个题都在考“大纲”中的什么,在落实“大纲”中的哪些要求。同学们已做过很多套题,对题型、知识点都很熟悉,在大量解题实践中再研读“大纲”,就会更深刻地理会各种类型题都在显示“大纲”的要求。当你对出题人的意图心领神会后,做题思考就有了指向。
第三,重温高考题,尤其是2011年的辽宁卷、全国大纲卷、全国新课标卷,看每道题在问什么、考什么,结合高考题答案琢磨如何规范而有层次地书写让阅卷老师一见就很认同的答案。
第四,重温教材经典篇目,升华认识,为读写做进一步准备。
第五,看错题进一步探究错的原因,看问题是否有遗留。错题要反思纠正,错误往往带有劣根性、反复性。有些错题当时理解,现在可能又模糊;有些错误其知识点本身就比较难理解;有些错误概念很容易出现模棱两可,需反复强化才能解决。错题暴露了知识的薄弱环节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的缺陷。你在套题中曾经出现的错误,可以说基本涵盖了你在高考中可能出现错误的类型,在最后的50天里得把这些错题都搞清楚。现在真正解决一个问题,就意味着在考场上避免一个问题。
第六,分块梳理,琢磨推敲每个题型,梳理思路,规范表达。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主要是理解性的阅读,鉴赏成分不大,复习着力点应放在如何理解文章内容上,要迅速准确地检索信息、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理解含义、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文言文要对号入座翻译,传记注意人物、事件以及事件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和形象特征。游记和政论文很少出,但万一出现也不要紧张,按照文本体裁特征有侧重地思考就好。古诗词注意意象,无论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抑或借助事件抒情言志表达理趣,无外乎是作者要表达什么?用什么手法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默写是要拿满分的!从现在开始,你必须在背会的基础上写对、写好每个字。
选考部分因人而异,选小说的同学答题注意三要素加主题,选传记的同学尤其要注意圈圈、点点、划划,对主旨句、议论句要先做记号,便于答题时快速查找信息;读题时要读出题干的显性要求与隐性要求,防止答题漏掉得分点。答案应要点化,可根据分值,找准角度,分条概括答案要点。探究题回答,要强调文本意识。其实阅读题都要强化的是文体意识和规范意识。语言表达与运用部分易错的是成语,同学们要把做过的成语意思掌握住,同时每天看成语词典再积累三到五个,这不是什么大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会有多方面的收获,坚持尤为重要。
关于作文,材料作文千万要关乎材料,很多同学写议论文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但时评类作文要针对事件说。但命题或半命题作文考前也要练习。在此特别提醒同学们:作文开头千万不要太长,准确、优美100字以内最好,主体部分扣住中心展开,结尾也要扣住中心,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能放得开收得拢。书面整洁,字体大小合适、排列整齐,养成写完后修改病句、错字的习惯,最后50天里规范作文、提升作文,对提升语文分数至关重要!
纵观整套试题,现在要格外注重方法技巧,强调规范意识。因为高考是高层面的选拔性考试,最后50天的复习更应重视科学性。从语文学科特点、考试需要和自身实际、生活实际出发,总结规律性的经验教训。在训练过程中,择取典型题例和范式,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在深入探究中进一步总结方法,借鉴技巧,提升能力。尤其是主观题,更要强化规范习惯、正确思维、分步答题、踩点答题、简明表达。
相关推荐:
更多内容进入:
下一篇:高考:解析高考古诗词题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