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201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2012-06-04

选择题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等特点,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在高考历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总分近半。从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来看,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决定了整份试卷的总成绩,选择题解答是否顺利且时间耗费多寡,直接影响了考生解答后续题目情绪与考试总体时间分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题的成败直接关系历史考试的成败,所以我们经常和学生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可见,提高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对提高整个试卷的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考历史来讲,选择题的解答技巧,除了平时多练以外,还必须分析、把握其题型的特点,研究其内在规律,做到胸有成竹。 一、指导学生领会《2011年高考大纲》能力要求——明白高考“考什么?”和“怎样考?”

1.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的挖掘,在内涵上注重对历史基本理论的渗透和材料的延伸。

2.注意对历史知识准确掌握程度的考查。主要着眼于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记忆,对历史概念内涵、外延的把握,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和认识。

3.材料成为命题载体,命题从现实材料入手,创设新情境,能力立意成为首选,学以致用。 二、分析历史选择题的失分原因——对症下药

1.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2.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欠缺

3.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限制

4.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5.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清

6.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迁移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查能力不够

8.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混淆 三、归纳选择题的几种常见题型——让学生胸有成竹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选择题一直是命题专家着力探讨的一种题型。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选择题已实现了命题专家期盼的“考查除文字表述之外所有学科能力要求的考查目标”。选择题的测试功能得以全面发掘,从而确立了其在历史学科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因此高度重视历史选择题主体题型地位,切实加强历史选择题的训练与指导,已经成了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高考复习指导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选择题的题型结构

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创设出解题情景和思路。选项是指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备选答案,分为正确选项和干扰项。

2、选择题的类型

选择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程度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因果性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概念型选择题;结论分析型选择题;识记型选择题

四、“授之以渔”——给学生科学的答题方法指导,决胜高考

1、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与正确选项之间有直接的联系的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是完成试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一步。现代考试的一个重点就是分析、归纳解读和组织信息。实际上,有些题目基本上就是只要对题目信息进行简单处理,因此,对试题信息处理能力的加强日显重要。

例1:宋人刑昺(炳)上疏称:“大臣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题中关键词“今(雕)板……之幸也”,说明,是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故C正确。

2、利用定位法解题

通常,所学知识与选择题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所以,欲将所学知识与选择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起正确的联系,考生必先从题干中获取时间、空间、内容、性质等关键词,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定位。

例2: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注意时间是1925年,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共产国际对中国支持始于1921年,A说法错误。1925年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尚未进行,故B、C错误。1925年1月还只有党员994人,同年10月即增加到三千人,年底更达到一万人。说明共产党快速发展是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所产生的作用,故D为正确答案。

3、注重知识迁移利用变式和类化解题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学习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近几高考年历史题的命题通常从现实材料入手,创设新情景,因此学生解答此类题时,需及时接受一些新知识,并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在应用中,变式和类化是极具针对性的方法。

例3:《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对某些语句不满,下令撤去孔庙中孟子的牌位。孟子以下言论中,可能招致朱元璋不满的是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解析】:解答本题的第一步就是“变式”,联系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史实,将此题转化为“孟子的以下言论中哪些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然后类化四个备选项,从是否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角度逐一进行分析得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言论可能会限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故答案为B。

4.理解历史概念,把握本质内涵

历史概念通常可以分为史实概念与史论概念。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因此解答概念选择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例4: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解析】此题的中心词是“民主”,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确“民主”的意思和“民主”是以反对封建专制为前提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因为A是孟子的观点,属于“民本”思想的范畴,“民本”不是“民主”思想,“民本”是维护封建统治为前提的,“民贵”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君轻”也是为了更长久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故排除A;B是荀子的观点,是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与题干无关,排除B;C是董仲舒的观点,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与民主对立,排除C。

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是指一个历史阶段区别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独特之处。如宋元时期(907——1271):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政治上: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思想上:理学形成、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科技:传统科技发明创造出现高峰。

例5: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故排除B;合理调整工商业没有从根本上增加银行存款,C错;人民收入迅速增加不符合史实,D错;故A正确。

以上这些方法是较常见的也是我们在做选择题时经常用到的有效方法,现在我把它们整理出来,目的是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经常交织在一起可以同时使用的。高考试卷年年新,但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没有变,这一点可以说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因此,我认为,我们一定要把课本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好,再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技巧,才能真正去提高我们的高考成绩。

更多内容进入:

\精品学习网高考试频道  

\2012年高考在线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