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江苏高考 > 江苏高考政治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解读

编辑:

2016-01-07

★(6)热点:

①我国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意义。

A、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B、有利于推动国家及区域间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也有利于反对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推动改革开放;

C、对稳定国内物价及人民币币值,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D、有助于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人民币日元直接交易的经济意义

A、有利于便利中日贸易和节省成本。

B、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有助于中日韩贸易区的建立和强化人民币区域货币的地位,

第二课

◆考点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知识点1:价值与价格

(1)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供小于求,价格上升。)

③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习俗等(间接因素)

④市场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

⑤流通环节的多少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⑥纸币的发行量影响价格。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即通胀。(币值与通胀)

(3)★知识运用:

①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

A、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

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影响生活)

B、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C、稳定物价,防止通胀(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宏观经济发展)

D、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影响生产)

E、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②解决措施:

国家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b、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C、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d、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e、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

f、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企业a、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决定价格)

b、企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c、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公民a、树立正确消费观; b与违规涨价行为作斗争

③“疯狂的菜价”(“蒜你狠”、“火箭蛋”): 流通秩序混乱,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多、“最后一公里”等顽疾是推高菜价的主要元凶;疯狂菜价挫败百姓的幸福感(科学发展观)

●知识点2: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等价交换”的理解

①“等价交换”,不是每次交换都等价,不等价交换次数多于等价交换次数

②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相符,即平均价格等于价值。

③“等价交换”,而是一个趋势,只存在于平均数中。

(4)价值规律不起作用的特例——例如珍贵古玩、字画、邮票等特殊商品的交换。

(5)▲注意: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①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③知识运用:国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知识点3:供给与需求

(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 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 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

(2)影响需求的因素有:

A、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B、购买者的偏好 C、商品自身的价格 D、相关商品(互补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E、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F、人口和天气等,

●知识点4: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1)均衡价格即是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的价格。

(2)影响均衡价格上升的因素:

①直接因素: A、市场需求扩大B、市场供给缩小

②间接因素: 除该商品以外的所有其它因素

(3)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①需求变动的影响。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上升;反之亦然。

②供给变动的影响。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反之亦然。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