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复习指导

高考历史复习主观题的解法与示例

编辑:sx_chenj

2014-03-05

高考历史复习主观题的解法与示例

妇女与教育(12分)

高考历史复习材料一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

材料二: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答案:民国初年处于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妇女权利的变化正是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缩影。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倡导男女平等。妇女得以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兴办了女子学校,不但教授她们适应社会的各类知识、技能,而且还以培养妇女参政为宗旨。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社会上对新式女子教育出现了异议,尤其是在袁世凯执政时期,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这体现了当时新旧观念的冲突。

分析:从以上题目和答案可以看出,答题应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兴办了女子学校,不但教授她们适应社会的各类知识、技能,而且还以培养妇女参政为宗旨”,“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社会上对新式女子教育出现了异议,尤其是在袁世凯执政时期,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

第二,结合课本所学的知识。“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倡导男女平等。妇女得以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

第三,把历史材料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而得出结论。“民国初年处于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妇女权利的变化正是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缩影”。

36.石油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采与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最早给石油以科学命名的是宋代科学家沈括。

3000多年前的《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石油蒸汽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定阳,高奴,有淆水,肥可蘸。”

南朝范晔 《后汉书·郡国制》:“县南有山,石出泉水,……注地为沟,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石油燃烧可以照明)

唐朝段成武《酉阳杂俎》:“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

问题:(12分)

(1)石油在我国古代有哪些名称?沈括在哪一本书里给石油以科学的命名?(3分)

(2)石油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作用,请具体说明(3分)

(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最早拥有石油的中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走在了发达国家的后面?(6分)

解析:

(1)参考要点:名称:火;淆水;石漆;石脂水。《梦溪笔谈》

(2)参考要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的能源,用于内燃机的燃料; 运用于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等。

(3)本题可从古代和近代两个方面分析。

参考要点:古代自然经济缺乏发展工业的原动力; 近代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其他的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37.罗马法(14分)

(1)请你对A、B、C、D个场景中可能发生的事做出判断。(8分)

假设你是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罗马共和国的公民,在下列四个场景中,你可能会看到的情景是:

A.因打折贵族迪劳的腿而被告上法庭,法庭将会判决:。

B.你的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一幢房子和若干财务,而你父亲也没有留下遗嘱,同时你也没有其他兄弟姐妹,那么:。

C.你与埃及人克里因琐事发生口角,遭到克里的殴打,诉至法庭,法庭判决的依据是:。

D.贵族亚力告你举债不还,你可能会那面临:。

(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对当时的罗马法律做出怎样的修改?理由是什么?(6分)

解析:(1)应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

参考要点:A.法庭将先行调解,如果不成,将会判决由迪劳打折你的腿。B.你就可以继承你父亲留下的所有财产。C.万民法。D.亚力将你交送法庭,戴枷拘禁或出卖为奴。

(2)要知道公元前5世纪的罗马实行的是《十二铜表法》,了解《十二铜表法》阶级和时代局限性并对此进行合理的修改。

参考要点:改掉习惯法留下的陋习“同态复仇”;应废除债务奴隶制;等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8.有学者认为16~19世纪早期所形成的是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还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以战争与革命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上半叶是该体系结构的过程,否定的不是世界体系的本身,而是它的前现代因素。恰恰在这一结构型运动中,世界历史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了,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了地域性世界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叙述世界体系的形成。(12分)

解析:

参考要点:世界体系形成的源头起于西欧。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西欧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民族国家出现、早期殖民活动等都是以欧洲为中心的。

17、18世纪,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法国和美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19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完成了自上而下的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美国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逐渐席卷全球,进一步加速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各国经济之间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世界整体性进一步增强,最终完成了从地域性世界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39.中国近代铁路

以下材料摘自 《最后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1: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其词曰:“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摒弃舟车,甚动辄后于人也必矣。”但更多的人“群相讹诈”,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于外夷则可,行之于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难可以体味。

材料2: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筑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仅占14%。

材料3: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的面貌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料4:……庚子前后,仅顺天府(注:清朝时北京称京师顺天府)属州县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材料5: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所有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马克思)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铁路的奥秘时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利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全抓在手里。”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铁路建筑的认识。(12分)

参考要点:近代中国修建铁路遭到了国内顽固势力和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兴建铁路,长度大大超过了中国人自建的铁路,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铁路的控制权,扩张在华的经济势力。

铁路的修筑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相关行业的发展,但冲击了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

建筑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但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见的特点,中国人自建铁路发展缓慢,外国人在中国建筑铁路成为扩张的手段。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