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27
19.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20.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后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北平新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中共“七大”召开
2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 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下列关于“不成熟的理论” 说法正确的是,该理论
A.由启蒙思想家创立
B.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
C.诞生 于工业革命之前
D.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2.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被称为“三月十八日革命”,这次革命之所以发生在3月18日,其直接原因是
A.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时期,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德国签订割地赔款的和约
C.巴黎人民生活困苦,渴望建立新制度摆脱困境
D.1871年临时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防守要塞
23.关于巴黎公社,马克思认为,它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A.不具备无产阶级性质
B.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
D.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
24.“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25.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A.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B.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政权方式存在分歧
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发生变化
2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B.实施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重视对 生态环境的保护
27.《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8.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29.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30.“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
31.《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 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战争 的影响是
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
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
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
32.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 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高三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 Ⅱ卷2道题,共36分。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规定位置。
33.(18分)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治制度》
(1)在中国古代,地主阶级 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列举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概括其主要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4分)
(3)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4分)
(4)上述分析说明了什么?(4分)
34.(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摘编自木子编《冷战风云》
材料二 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63%。 ——摘编自高峰《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三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8.9级地震,引发10米高海啸,并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据英国媒体报道,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官员伊丽莎白•比亚尔斯3月11日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像往常一样提供援助,30支国际救援队时刻保持警惕、关注情况变化,准备在必要时伸出援手。”
——摘编自网易新闻
材料四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2011年7月1日晚上发表讲话录音,呼吁北约立即停止对利比亚的空袭,否则,利比亚军队会向地中海和欧洲发动“蝗虫和蜜蜂般的进攻。”
——摘编自http://world,people.cn/GB/14000438.html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6分)
(3)在世界多 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6分)
高三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3.【答案】
(1)史实:在中央,汉承秦制设内朝与外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设三司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等,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地方,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任答四点得4分)
特点: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并呈逐渐加强的趋势。(2分)
(2)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任答两点得4分)
(3)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评价:作者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民主集中制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它与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4分)
(4)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必须与现实相适应;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历史的选择。(任答两点得4分)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的编辑为各位考生带来的2014年10月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希望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
标签:高考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