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31
29.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 )
①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 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 “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④ “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 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
“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31.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中苏的盟友关系
C.发展中国家支持 D.中美关系正常化
3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执行共同外交
33.读“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之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见图5),
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份量逐渐增强
C.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34. 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乡之感。这是因为( )
A.古希腊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无损
B.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得到重生
C.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D.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
35.下列改革措施中,不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组建陪审法庭 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
36.伯利克里执政时代,下列机构成员的产生方式能够体现轮番而治原则的是( )
①十将军委员会 ②公民大会 ③五百人会议 ④陪审法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7.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38.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主要是指罗马法( )
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 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C.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 D.以自然法则为理想和指导
39. 公元前5世纪是中华文明也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 )
①中国的世官制逐渐向察举制过渡 ②中国确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③古罗马正式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 ④梭伦改革将雅典引向民主政治的轨道
A.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40. 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第II 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三小题,其中41题17分,42题14分,43题9分,共40分)
41.(17分)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5分)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3分)
(4)请举一个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6分)
42. (14分)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材料三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外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场战争…… 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五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 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榖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
(2)分别指出图6、图7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2分)
(3)材料三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4分)
(5)在材料五中,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 ”的用意是什么?请对上述祝词进行简要评价。并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4分)
43.(9分)2012年1月1日,中美建交即将迎来第33个周年。30多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发表声明说:“我们一贯主张和平。我们主张在本国和国际上的自我克制。我们主张所有国家在推行政策时都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1943年,美国罗斯福指出:“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三 1949年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摆在美国面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承认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要不要跟蒋介石政权切断关系。……1950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引发美国方面的反应。……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马上发表声明表示要干预朝鲜的内战。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中表示,台湾未来地位的确定要等到太平洋安全的恢复。杜鲁门这个声明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美国政府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标志。
——陶文钊《美国要害中国吗》
材料四 时值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到来之际,美国前总统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
材料五 2011年9月21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装备,即为台“改装”其现有F-16A/B战斗机,售台军用飞机零配件,并提供有关训练项目,总额达58.52亿美元。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已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多年来,美方不顾其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联合公报中所作承诺,一再启动对台军售,……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中美战略互信,对中美两国共同利益有百害而无一利。
——新华网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什么?请根据材料说明原因。(2分)
(2)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2分)
(3)据材料三回答,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初,影响中美关系的内外因素是什么?“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实质是什么? (3分)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分)
2012届高三十月阶段性检测历史参考答案(2011.10)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B A B C C D C A C C B C B C A D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B C B A A D D B C C C C B B D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三小题,其中41题17分,42题14分,43题9分,共40分)
41.(1) 材料一: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1分) 材料二:调节经济关系(商贸关系)。(1分)
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如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抑、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等)
(2)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3分)
(3)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追求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的诉求。(任答3点得3分)
(4)史实: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民主国家的性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写1982年全面修改的宪法也可。)(2分)
民治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分)
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法律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在今天的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任答2点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42.(1) 《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2分)
(2) 图5: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图6: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2分)
(3)“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1分)
(4)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4分)
(5)用意:是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或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1分)
祝词所反映的民主政治、民生发展和国力增强反映了某些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但首要前提是要获得民族独立,否则前述要求都不可能真正实现,“轶美驾欧”也只能是一种幻想。(2分)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分)
43. (1)对日本侵华“保持中立”(或答不干涉、纵容等皆可)。(1分)原因是借口“主张和平”,“自我克制”,“不使用武力”和“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1分)
(2)与中国联合结成同盟,树立中国的大国地位。(1分)中国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利于美国(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减轻其压力)。(1分)
(3)问题:外部的苏联问题;内部的台湾问题。(2分)实质: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1分)
(4)台湾问题、国家利益、历史偏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地缘因素、国际政治环境等。(2分,任答4个得2分)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的编辑为各位考生带来的2012届高三十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希望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
标签:高考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