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项测试(带答案)

编辑:

2015-10-12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A 20世纪30年代前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应是民主革命的参与者,不是革命的对象,A项是“左”倾错误的表现;B项是正确的路线;C项是右倾错误的表现,排除;D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是正确的,排除。

9.美国学者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

B.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D.“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解析:B 材料关键信息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这一特点,故选B。

10.(2013南昌期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  )

A.“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

B.直接民主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民主代议制形式

解析:A 1954年宪法规定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采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代议制,通过选举代表由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来管理国家,这是第一重委托。反过来人大要向人民负责,要向选民述职,要自觉接受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了更专业地管理国家选举“一府两院”来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人大委托“一府两院”,是第二重委托。“一府两院”要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故是“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材料反映了这一特点,故答案为A。

1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C 材料指出了这一共和国的基本特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同时是一个“过渡的形式”,只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12.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解析:C 由材料中的“协助”“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等信息判断,1954年政协已不再是国家临时最高权力机关,而是转变成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组织。

13.(2013湛江一模)有学者认为,20世纪的某一时期中国“革命成了伪善动力,革命成了作恶外衣”。下列言论中体现“作恶外衣”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造反有理,革命无罪”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民智未开,即以革命开之”

解析:B “作恶外衣”意思转换,即是问以下哪一事件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采用排除法,A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它调动了农民生产和参军的积极性,C项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口号,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进行,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它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故排除A、C、D三项,而B项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其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14.(2013茂名二模)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强调要敢于冲破阻力,推翻“四人帮”一伙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该文发表的直接目的是(  )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