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专项练习(含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10-14

中国古代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以下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专项练习,请考生练习。

一、选择题

1.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由此,贾谊建议汉文帝(  )

A.实行“推恩令” 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

C.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

解析:C 题干说的是“贾谊建议汉文帝”,而“推恩令”是汉武帝实行的,所以A项错误;材料中“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说明贾谊反对分封,B项错误;C项的表述符合材料的逻辑;材料中没有郡县制的信息,D项结论无法得出。

2.(2014太原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等级——士,位居庶民之上,是当时对知识分子的称呼,后来,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其缘起是(  )

A.秦国实行军功制 B.科举制度兴起

C.实行察举制选官 D.程朱理学兴起

解析:B 从字面上看士指的是知识分子,卿大夫指的是官员,士大夫阶层就是指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士大夫阶层的含义无关,故错误。

3.宋人尹源说:“弱□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之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依据所学知识,“□”所指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解析:C 由节度使安禄山、史恩明发动的安史之乱(755年)使唐由盛转衰,但最后还是依靠各路节度使才平定了判乱,最后到907年才亡。由此可见,衰也“诸侯”,维之也“诸侯”,故C项符合题意。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且秦朝没有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A项错误;汉朝分西汉与东汉,西汉的七国之乱并未使西汉削弱,东汉变弱是由于外戚与宦官的专权,所以B项错误;宋朝吸取唐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没有出现地方割据,D项错误。

4.(2015德州月考)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解析:C 集体宰相制度强调宰相之间的监督、牵制,体制外另设机构强调分权。三省六部制和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都是集体宰相制度,中外朝制度、内阁制及军机处都是体制外另设机构,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5.据统计,明代曾任内阁大学士的共有161人,其中经殿试中进士的有157人,占96.3%。157人中又有131人经翰林院入阁,占大学士总数的80.03%。可见(  )

A.从明代开始政府成了士人政府

B.明代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

C.科举高第入翰林,是进入内阁的主要途径

D.明朝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解析:C 士人政府形成于两汉时期,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内阁人员的组成情况,与科举制是否完善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在内阁人员组成中,科举出身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说明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大小,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6.(2014西安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材料二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芸台四部添新库,秘殿三年学老郎。

——(唐)赵嘏《韵府》

(1)材料一中反映的现象与哪种选官制度相关?唐诗繁荣与其有何

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选官制度的特点及产生的政治

原因。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据“(唐)孟郊《登科后》”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读书考试做官,推动向学风气,扩大诗人群体,同时诗赋也是考试的内容,二者共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第(2)问“特点”可从选官途径、考试内容、选拔范围、影响等角度梳理概括;“产生的政治原因”可从主观目的、客观情况、历史选官制度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找出诗句中的关键词“长策”及“尽白头”的具体所指及喻意,并简要对喻意评述即可。

答案:(1)制度:科举制。

关系:科举制以诗赋取士,提高文人地位,促进唐诗繁荣。

(2)特点:用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考生来源广泛;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

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3)理解:科举制度把读书、应考、做官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天下读书人整日埋头苦读,禁锢思想,加强统治。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专项练习及答案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考生提高成绩有帮助。

相关链接

2016高考历史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专项测试(带答案) 

高三历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专项练习(哈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