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2015-2016学年洛阳市高三月考历史试卷(暂无答案)

编辑:

2015-11-24

16.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这种现象的出现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 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结构

17.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 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    D.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

18.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耕者有其田”;中共则进行了土地革命。二者都

A.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B.要求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C.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D.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19.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

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

20.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现代工业存在国营企业与公私合营企业两种主要形式,两种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A.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生产的经营规模

C.生产的经营方式D.生产的市场化程度

2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1953-1985年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B.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D.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

2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又推出取消出口补贴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

A.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体制

B.促进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C.推动了我国外贸体制与国际接轨

D.减弱了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的束缚

23.17世纪初建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曾经辉煌一时,但19世纪中期以后它的经营却日益困难并最终解体。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殖民掠夺的经营方式难以持久B.商业垄断导致经营效率低下

C.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英国对亚洲市场的依赖性减弱

24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

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25.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95年出版的《道德论》一书中说:“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威胁社会稳定”。这段话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

A.经济危机的发生B.工人运动的兴起

C.垄断组织的形成D.社会阶层的分化

26.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

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B.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

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

27;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当时发表该言论意在强调

A.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  B.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

C.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D.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

28.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销量的1/3,193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0%。以上史实表明

A.苏联经济完全融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新经济政策大大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政策

D.苏联工业化曾一定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

29.1933年罗斯福执政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并下令美国中央银行扩大美元的发行量,美元发行量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猛增,此举产生的后果是

A.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冲突

B.导致美国国际信用降低,出口低迷

C.导致美国出现物价飞涨,市场混乱

D.削弱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30.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后,承认物质利益对经济发展作用,国家对经济效益好、上交利润多的工矿企业给予奖励,允许企业对成绩好的工人给以奖赏,拉开企业和劳动者收人差距。对赫鲁晓夫上述举措的正确认识是

A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商品市场的作用B.与新经济政策有相通之处

C.颠覆了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建设思想D.使企业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