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14
3.C
【解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中下级武士领导的,在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资产阶级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4.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并未体现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排除A;材料明显是在批判维新派的改良和革命派的革命,排除B;材料并没有夸赞革命派的成功,而是强调其失败的结果,排除C;材料说明的是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完成资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故本题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5.D
【解析】略
6.
【解析】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 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对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相关认识。题干材料的核心,即在肯定“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政治纲领本身的革命性”。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D两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内容无从涉及,排除;B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意无关,排除。进一步判断可知,A项准确,符合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康有为的民主政治纲领
8.D
【解析】本题考查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因此D项是错误的。
9.A
【解析】戊戌变法开始和失败的标志是《定国是诏》的颁布和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10.B
【解析】
试题分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体现了君主立宪的主张。A不对,太平天国是农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但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C不对,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反对君主制;D不对,新文化运动也主张民主共和。只有B符合,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维新变法。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用表格法识记。
派别 主张 作用 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御敌强国 开阔国人视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道路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在保存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利用西方科技自强求富 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变法图存 突破洋务派主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但是改良道路行不通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 革命推翻清政府和封建专制,实行民主共和 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君主专制,但仍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11.D
【解析】略
12.
【解析】保国会成立后,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这一宗旨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
13.
【解析】
1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康有为把孔子打扮成主张改革的先师,其目的在于通过托古改制的手法来推行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改革,而不是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孔子,所以①表述错误,②③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戊戌变法
点评:维新变法运动一直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和重难点,对其的考查角度较多,形式多样。就考查角度而言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戊戌变法运动的时代背景②中日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关系③戊戌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④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方式⑤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⑦戊戌变法运动的局限性。就本题而言,考查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方式,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法如出一辙。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康有为的思想。材料中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A项说法错误,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D项错误,材料中未论及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C项不符合本质意图的说法,所以答案选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
1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维新变法的一些政策在某些地方得到落实,推动了该地引入进口机器生产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戊戌变法发展经济的政策得到广泛落实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17.D
【解析】略
18.
【解析】
19.(1)为了适应中国国情,做“中国人”更方便传教。(2分)
(2)坚持守卫祖宗之法,反对西学。(2分)
(3)说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挑战的迟钝和麻木。(2分)当时的科举考试不需要考生懂得世界地理的知识;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在价值观念上具有高度同质性,难以适应已经新环境的挑战。(2分)1895年知识分子发动“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后,各地报刊、学会、学堂纷纷涌现。(2分)
(4)第一层次:没有回答问题,杂乱无章。0分
第二层次:只有一个结论,缺乏材料论证。(1—2分)
第三层次:单维度,能联系1—2个材料。(3—5分)
能联系2个以上材料,且论证较好。(6—7分)
第四层次:二个维度以上,能联系2个以上材料。(8—9分)
能联系2个以上材料,且论证较好。(10—12分)
第五层次:能够提炼或扩展深层次意义,且论证较好。(13—15分)
【解析】略
20.(1) 观点:欧洲强盛的原因在于发展教育。(2分)理由:①女子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家庭和睦和种族后代; ②关系到妇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③ 关系到国家的强弱。(6分)
影响:否定了封建意识,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想通过普及女子教育而富民强国的美好愿望,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整个戊戌变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4分)
(2)将儒家“仁”的思想(大同思想)与西方的先进思想(民主、教育理念)相结合。(2分)教育是兴国之本,要重视教育的地位;发展教育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教育内容、教育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切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是强调西方强盛的根本在于学校教育(即使其务实固本之学问矣),所以泽谕吉的主要观点也就很容易概括了。材料二是强调女子教育对家庭和后代的影响,材料三是强调女子教育对女权、妇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的影响,材料四是强调女子教育对国家强盛的影响,分清每个材料的核心即可正确回答出该问题。“女学”思想的历史影响主要是强调否定了三纲五常的封建意识以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女子教育的普及、妇女地位的提高等常见的角度进行回答即可。
(2)材料五的出处是《大同书》,材料的内容却是西方的民主教育理念,所以康有为教育思想的特点就是把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教育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谈谈你的认识”其实就是谈谈对教育特别是女子教育的认识,当然角度是很多的,例如,可以一方面要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教育要与时俱进、教育要从国情出发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角度。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梁启超的女学思想、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21.
(1)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省份(1分);主要设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2分);报刊主要是白话报和通俗读物(2分);开设阅报社的人群有知识分子、平民、官员、十绅和商人等(2分)。
(2)原因:沿海省份经济发达(2分);戊戌变法的社会启蒙作用(2分);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2分);为了启蒙下层民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根据材料“山东、河北、浙江、广东、江苏、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在这一年(1904年)间,都陆陆续续设置了阅报社”“这些阅报社很多都设在寺庙等人来人往的公共场合”“天津邓善沽镇的士绅到附近大小各村遍贴白话报”“河北新河县的高魁斗,家境小康,但有感于时局危艰,乃节衣缩食,在城内设立了一间阅报社……直隶房山县县令毕承缃联合地方士绅组织了一所官绅合立阅报处……北京一照相馆老板王子贞就地经营阅报社”可以归纳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有感于时局危艰,乃节衣缩食,在城内设立了一间阅报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阅报社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沿海省份经济发达;戊戌变法的社会启蒙作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为了启蒙下层民众。
考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阅报社
22.
(1)主观目的:富国强兵或自强求富。(2分)
含义: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工业;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6分)
(2)超越洋务运动的方面:①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②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③社会基础是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④改革内容更广泛、更深入。(4分,每点1分)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新政的领导力量;西学的进一步传播。(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结合材料“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中国现代化,主要是洋务运动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工业;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2)问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表现可从目的、理论指导、社会基础、内容等方面回答;原因从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上西学的传播等方面回答。
23.(1)中体西用(1分)创建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2分)
(2)思想:宪政是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之政),具体又分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立宪政体两种;(2分)君主立宪政体是最优良的政体,最适合中国国情;(2分)中国应该通过开国会、立宪法来限君 权、兴民权,从而确立君主立宪,实现强国的目的。(2分)
实践:领导戊戌变法,支持清末预备立宪。(2分)
(3)列宁的话表明,苏联是单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2分)
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分)
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但苏联后来 又废除了新经济政策。(2分)
(4)特点: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2分)
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1分)
(5)对革命和经济建设过程的探索。(2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解析】略
24.
(1)建立近代军队;殖产兴业;文明开化。(6分)
(2)表现:中国未触及宪制改革;日本建立近代天皇体制,带有浓厚专制色彩。(2分)
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传统思想浓厚。(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主要依据所学及材料“中国必尽革其旧日之弊,举国而效西方之治,政令教化,成与维新而后可。约而举之,其尤不可须臾缓者三,日武备也,度支也,学校也。”归纳总结。
第(2)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概况与比较认识
中国戊戌变法精选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希望对考生复习历史有帮助。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标签:高考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