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2015-2016高考历史复习高效提升检测试卷(带答案)

编辑:

2016-02-19

21.1905年9月2日,清廷奉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中国运行了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就此戛然而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隋文帝草创、经唐太宗大致确立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文官的选拔制度。它以公开、统一的考试作为取士任官的基本途径。它与郡县制结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巩固、强化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科举制也向社会各阶层的知识分子打开了入仕的大门,一方面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另一方面,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1905年废除科举是晚清“新政”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对于中国社会结构的改变有着深远之影响。早在科举废除第二年,严复就指出,“此事乃中国数千年中莫大的举动”,其意义可与秦始皇“废封建、开阡陌”相提并论。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也认为这是“1905年时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池子华、吴建华主编《中国社会史教程》

材料三 清代科举一度为一百多万人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一旦这种生活方式不复存在,会使这一百万多人产生强烈的幻灭感和失落感,他们对清政府由原来的效忠支持开始转向不满和反对,而读书人在中国社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科举制度废止后,在选官制度上出现了缺失。民国时期,按照孙中山的设想,南京政府设立考试院,但它已无法像中国古代一样组织全国规模的大型选官考试了。……清末民众不仅把新学堂称之谓“洋学堂”,还对学堂中的课程说三道四,“习体操也,谓将练习飞檐走壁,以为窃盗预备学;学唱歌也,谓将来习吹弹演唱,以为优伶之预备”,更有宣称“吾家子弟,每日以采薪拾菜为生活,入学堂是绝我生路”。

材料四 在科举制度下,士人趋于乡村——城市——乡村间的流动模式,遍布乡村的士人从乡村流入城市,最后又从城市回到他们心理与情感上真正认同的人生归宿——乡村。科举制虽以一纸诏书废除,但是新式学堂却非一纸诏书所能在农村建立,这导致了士绅流向城市就读就业,也带走了乡村的文化和经济资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废除的原因及影响。(6分)

(3)结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科举制的兴废?(2分)

22.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3分)

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朝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5分)

材料三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 ……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6分)

23.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滕文公》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 理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就要弄明白理学为什么起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能够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如以《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为例,说明理学从儿童抓起,要求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要遵从“礼”的规范。如:穿衣要系好领口、腰部和脚部;为人子弟必须低声说话、语速不能太快;看书要正襟危坐、仔细慢读;在长辈面前吃饭不能出声,要细嚼慢咽。……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意识是从元代开始的。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对于“忠君”的看法。(4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理学产生的经济、思想条件。分析“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意识是从元代开始”的原因。(8分)一、选择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