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6-09-08
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高度集中的,实践中低效率的社会经济体系,下面是最新2017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精品学习网请考生及时练习发现问题。
1.(2016石家庄联考)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尝言:“土地出产之多少,主要不在于土地肥沃程度,而在于农民是否享有自由。”下列事件从正面论证了这一论断的是( )
A.余粮征集制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解析:C 材料“农民是否享有自由”的含义是“在土地生产上农民是否有自主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集体经营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C项正确。余粮征集制、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都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B、D三项错误。
2.(2016沈阳质检)“是合作经济一种经营形式,是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一个层次”,实行这一制度后,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一经营形式的目的( )
A.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任务
B.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到公有
C.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D.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生产
解析:D 根据“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可以判断出这一经营形式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任务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的时候,故A项错误;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到公有是三大改造的目的,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解决的恰恰就是公有化程度太高带来的弊端,而不是提高,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僵化的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最终发展生产力是它的根本目的,故D项正确。
3.(2016郑州摸底)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这个变化说明( )
A.分田到户的小岗村道路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B.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D.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解析:A 依据材料“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至“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可以看出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经营方式已经阻碍农业现代化的推广,故A项正确;分田到户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当时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调整发展思路更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4.(2015乌鲁木齐三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 )
A.所有权、承包权 B.经营权、承包权
C.自主权、承包权 D.自主权、经营权
解析:A 1978年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也就是土地的所有权和承包权分离,A项正确。
5.(2016太原调研)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 )
A.都属于私有经济 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
解析: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农民承包土地,而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不是私有经济,故A项错误;个体经营户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农民都有一定经营自主权,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农民不属于商品生产,故C项错误;个体户收入和农民收入没有可比性,故D项错误。
6.(2016赣州期末)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
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B.实事求是的原则
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D.全面改革的思想
解析:B “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不能够体现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故A项错误;“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依靠群众的信息,故C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并非进行全面改革,故D项错误。
7.(2016西安质检)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解析:D 材料中国家政策对城市经济改革仍有束缚,并未摆脱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改变,故B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故C项错误;“个体企业”的出现表明,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有所突破,故D项
正确。
8.(2015上饶一模)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这种现象的解决主要靠( )
A.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B.严格国家价格管控
C.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D.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解析:A 价格双轨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采取的一项措施,曾经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价格双轨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官倒”“倒爷”的出现,严格国家价格管控,不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故B项错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等政治措施,无法解决“官倒”“倒爷”等经济现象,故C项错误;加大反腐败力度不是解决“官倒”“倒爷”现象的主要手段,故D项错误。
9.(2015沈阳摸底)如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家股份制公司——东方家具公司售出的一张股票。这表明( )
A.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
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被打破
解析:D 材料中显示时间为1980年,此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拉开序幕,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而图片中的时间是1980年,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反映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80年,此时,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由东方家具公司的股票,可以看出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被打破,故D项正确。
10.(2016郑州调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 )
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
解析:D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日益开放,减少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故A项错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于21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在对外贸易管理中,发挥市场的调配作用,减少计划的干预,推动了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
11.(2016南昌调研)下图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外贸大幅度的增长
D.中美建交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发展
解析:C 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出口额和进口额比较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WTO,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大幅度增长,故C项正确;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国对外贸易并没有大的发展,故D项错误。
12.(2015鹰潭二模)1980年8月,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成立经济特区。1982年上半年,上海《文汇报》以醒目的标题,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这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映射建立特区。这表明( )
A.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未得到中央支持
B.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有形成变相租界的危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遇到强大阻力
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
解析:D 1980年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四个经济特区就已经建立,说明这个实践得到了中央的支持,故A项错误;此材料显示了经济特区创办初期人们的一些担心,并不能表明经济特区具有形成变相租界的危险,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而此题涉及开放,故C项错误;《文汇报》上《旧中国租界的由来》文章的发表显示了当时人们对建立特区的担忧,进一步凸显了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6洛阳摸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 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
定的。
从1988 年8 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 月17 日、18 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 月19 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潮。……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尹永钦、杨峥晖
《巨变1978~2004 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 年5 月19 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 1985~1989 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物价指数 11.9% 7% 8.8% 20.7% 16.3% ——据《巨变1978~2004 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 世纪西欧物价上涨和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影响。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 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和材料三表格中的时间可以总结相同点都发生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物价上涨迅速,上涨幅度大,上涨持续时间长;结合材料一中的16世纪,可知此时西欧之所以物价飞涨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所致,西欧物价上涨加剧了社会分化。依据材料二中邓小平所说的“改革才能加快步伐”可知,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经济改革,而材料二中的民众抢购的热潮也加剧了物价的飞涨。 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在欧洲发生的价格革命使得欧洲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而封建势力衰落;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物价上涨扰乱了经济秩序,加快了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步伐。
答案:(1)相同:都发生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物价上涨迅速,上涨幅度大,上涨持续时间长。
不同:西欧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导致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大幅度增加;西欧物价上涨加剧了社会分化。中国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价格机制改革(经济改革),市场的初步放开;同时,民众的恐慌心理也加剧了物价上涨。
(2)影响:西欧:导致封建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14.(2016孝感模拟)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为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
解析:材料中出现的共同人物是邓小平,且都是他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中所参与的重大事件,由此可以确定以邓小平为中心的主题,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等,之后围绕主题结合所学史实展开论述即可。
答案:主题:契合题意、能概括图片均可。示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评述:主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领导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行全面开放政策,使中国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总之,邓小平为新时期我国社会转型、走向国际舞台,做出贡献。
最新2017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高考历史试题栏目。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