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冲刺高考历史提分必备:近代精神文明资料

编辑:sx_songyn

2014-05-09

2014冲刺高考历史提分必备:近代精神文明资料

一、选择题

1.(2013年枣庄高三模拟)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江苏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和学生的逻辑判断,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仅从牛耕图画像石的分布情况看不出B、C,其出土集中在几个省份,不能说明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只能说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答案:A

2.(2013年合肥质检)右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耕作方法示意图。这一耕作方法始于()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明清

解析:图片信息反映的是垄作法。该耕作方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选A。

答案:A

3.《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理史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的特征。而A、C、D选项不符合题意,A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而C、D选项则是在自然经济中无法体现。

答案:B

4.(2013年昆明一模)《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诸侯权力增强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鲁国初税亩改变井田制土地公有制,开始承认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故选D。

答案:D

5.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解析:宋代时我国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等地。元代时棉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进一步扩大,民间麻的种植量大量减少。

答案:A

6.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的推行。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C.明代商人地位提高

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朱元璋减轻商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一条鞭法”的推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这些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资金、劳动力、市场,故A正确。

答案:A

7.(2013年黄冈质检)中国古代,都城的定位成为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它使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此外,中国古代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A.以商业职能为主

B.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商业限制被打破

解析:中国古代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商业职能依附于政治职能。“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体现了城市对农村的管理及农村服务于城市等特点。故选B。

答案:B

8.“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

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

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

解析:从“11世纪”时间信息可确定时间为宋代,由“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分析可知,宋代纸币交子的出现是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A项“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说法是错误的,D项“衰退”说法错误;题干仅是反映四川是宋代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并没有反映当时四川社会经济是最发达的,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从政府这一行为的目的分析可知,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C项正确。

答案:C

9.(2013年南昌调研)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C.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D.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

解析:捐资、募勇抗倭与A相一致。一贾不利再贾三贾等反映了B。数月不沾鱼肉反映了C。材料中没有体现诚义的信息。故答案为D。

答案:D

10.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由此可见,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D.中国是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理解能力。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在当时商品贸易全球化中,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来中国购买价廉物美的商品,使中国成为贸易全球化的大市场。

答案:D

11.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家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工商业市镇在全国大量出现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和科技状况。①和③均出现在明清时期,故选B项。

答案:B

12.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海禁加剧了寇患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解析:考查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商与寇可以相互转换,关键是看商业政策,鼓励商业则寇转为商,禁止商业则商人则会转为寇。而且禁商政策越严,寇情越严重。因此正确答案选C项。A、B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2013年苏北四市一模)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 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

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理解能力。第一问材料一有效信息“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由此可见是宗族治理,其特点自然得出,“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封建国家赋税兵役徭役的主要负担者;第二问有效信息“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说明明朝抑制商业发展,任何经济政策都是为维护统治服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三问材料三反映了清朝时期出现了拥有巨资的大商人,从主客观原因分析;最后一问因素从材料四商业发展缺乏资金概括。

相关推荐:
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考点脉络

2014年高考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解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