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6-09-19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下面是精品学习网整理的2017年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铁农具和牛耕及其发展
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出现了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普遍推广。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战国普及。从此,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
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中国犁耕技术成熟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
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
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及原因:
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②许多私田出现;
③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
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2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多种所有制形式(分三种形式)
国有土地所有制:
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授田(如均田制、屯田制)
土地私有制:
(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的危害:
①税收减少;
②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
③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也称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形成:春秋战国。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评价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①比较稳定;
②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③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即明清时期,小农经济日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①规模小,阻碍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近代社会发展;
②非常脆弱,很难保证税收;
③容易引发生态矛盾
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017年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栏目。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