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辽宁高考 > 辽宁高考语文

辽宁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表现手法类型详解

编辑:sx_bilj

2014-03-07

辽宁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表现手法类型详解

一、议论类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议论类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一般在结构上有开门见山、层层推进、承上启下的过渡、照应题目或开头或论点、卒章显志等,在技法上往往有使用比喻、对比和反语,引用古诗文或民间谚语,使议论类文章的语言更加活泼,富有文学色彩,富有幽默感和论证力量,达到讽刺、批判抑或赞扬的效果。

如2009年上海秋考第一个语段 《专家与通人》是一篇议论类文章,其中第2题,下列对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强调作者对 “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第③段画线句是“再进一步。 ”,这是个独词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说明第③段的内容是在第①②段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论述。第①②段论述什么呢?论述专家不能只精通一门,还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第③段论述专家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创见,必须注意全局。这就是“再进一步”。所以A、B、C三个选项都符合以上分析,D项只关注到局部信息,而不是对第③段的全局把握,故这一分析是错误的。因此答案为D。

再如2007年上海春考第六大题,所选的文言语段是一篇议论类的文章,全文如下: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

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牙则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第26题,本文论辩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简要评析。 (3分)这道题即要求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评析。结构上层层推进,严谨而有条理,技巧上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如第一段)、对比(如项羽和刘邦的对比),包括语言上大量使用两两对称的整句句式,富有气势和节奏感等,都是表现手法。也就是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论辩色彩。

二、说明类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近年来上海高考语文第一个语段所考的说明类文章比较多,即便像调查报告、课题报告等应用类文体,也是以说明为主。说明分为事理说明和事物说明,为了把说明对象说清楚,作者也要调动一些表现手法,如结构上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等,写法上的运用比喻、引用等,语言上的平实、注意口语化等。2008年上海春考第一个语段就是一篇关于小小说的说明文,其中第4题,第⑤段中 “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分)这道题考查的就是表现手法的运用。原文是:“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 ”“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这句话很形象,说明七言绝句语言的精粹,同样的,使用类比手法,我们得知小小说的语言也要非常精当。因此这道题的答案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小小说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还有2006年秋考第一个语段是一篇课题报告,第4题,作者提到欧洲城市的商业区用了“安静”一词。请推断“安静”的原因。 (4分)实际上这里包含表现手法的运用。本篇说明的对象是城市色彩,城市色彩给我们以视觉的感觉,“安静”却是听觉或心理的感觉,把欧洲城市的商业区色彩说成“安静”,显然用了通感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欧洲城市商业区色彩的和谐搭配、井然有序,不杂乱无章。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明人家政府部门管理得好,法律严,市民城市色彩意识强。如能做这样的分析,原因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来了。

三、小说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小说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基本和叙事类散文同,只是为了情节以及塑造人物的需要,在故事的悬念、波澜、蓄势、铺垫、伏笔、照应,在表现人物方面的衬托、细节、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环境渲染、对话等方面比叙事性散文更为讲究,语言上通俗易懂,并会运用大量俗语和俚语,使人物性格鲜明。高考中近些年考小说语段不多,只是几次春季高考出现过,且以微型小说为主。事实上微型小说和一般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节选还不同,因为它“微型”,所以语言精粹,内容丰富,往往以小尺幅见江山万里,有以小见大之奇效。

2007年上海春考第一个语段《父爱无价》是一篇微型小说,第2题所讲到的细节描写,第4题所讲到的场面描写,第6题所讲到的它的结尾艺术,实际上都是表现手法。比如说其结尾艺术,有似于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艺术,即既出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此前已经处处暗设机关,埋下伏笔,这种颇费匠心的小说结构艺术,不就是表现手法在微型小说中的巧妙运用吗?如此安排也节省了许多笔墨。

相关推荐:

辽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2014辽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必备的答题公式总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