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三下学期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编辑:

2016-05-11

14.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材料说明了

A.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C.殖民扩张为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

D.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15.“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引文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6.1959年5月15日,陈云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到教训时说:“……把生产数字定得少一点(实际是可靠数字),会泄气,我看也不见得。正如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据此,你认为上面的应该是

A.高速度          B.高指标        C.浮夸风        D.共产风

17.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C.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              D.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

18.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

A.批评了冷战政策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19.《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20.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21.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人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3.《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一西欧:比利时、法国一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一东欧:俄国一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C.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24.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

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 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6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9分,计50分。

26.(16分)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大分岔: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4分)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4分)

27.(15分)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变化莫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一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先生认为“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仅是一种可能。但对“多极”能否“合作”持怀疑态度。我却对“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持相对乐观态度。21世纪上半叶,世界和平局面有望得以继续,这是有利于实现多极合作的重要前提。……联合、对话、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快速发展变化中的世界格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共同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作保障,这是实现多极合作必备的条件。……不管前进道路上存在多少困难和障碍,只要地球村人树立起共存共荣意识,坚持合作对话方向,维护互利共赢原则,共同构建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杨文昌《人民中国》2008年第十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为“担负起责任”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5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6分)

28.(19分)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固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迭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 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4分)

(2)请列举“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并说明“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6分)

(3)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6分)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谈谈你的启示。(3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