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5-09
A、罗威一直猜李台阳来访是有求于自己,因为他刚升了职,而且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而李台阳却浑然不知。
B、李台阳和罗威是童年时的好朋友,李台阳给罗威带来他“小时候最爱吃的鱼子干”,可以看出李台阳虽然与罗威多年没有联系,可是一直没有忘记他。
C、罗威想知道李台阳来访的原因,可是李台阳只是和他叙旧事闲谈,于是罗威就故意说如果有困难,可以帮忙,目的就是弄清真相。
D、罗威喜欢用功利的心理和别人交往,文章中关于罗威的心理描写无一不生动地表现出他多疑事故、优柔寡断的一面,细腻地刻画出罗威微妙复杂的心理。
E、小说以“梦里有你”为题,既在情节上照应李台阳梦见罗威这件事,也在主题上暗示人们对纯真的人性、情谊的怀念与渴盼,可谓言浅意深。
答案:BE。【解析:A项“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表述不确切。C项“罗威就故意说如果有困难,可以帮忙, 目的就是弄清真相”表述有误,有原文可知,罗威是在李台阳委婉地拒绝当保安,说出自己想租个门面的想法之后说:“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的,其 目的只是想帮助李台阳一下。D项中罗威“优柔寡断”的判断,文中无依据。】
⑵“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分)
答案:内容上,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分)李台阳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不仅出乎罗威的意料,而且令他很惭愧。(1分)结构上,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蓄势,(说承上启下也可)。(2分)作者这里令罗威反思自己对李台阳的庸俗猜想,然后在李台阳揭晓来意时,罗威的感动就更加顺理成章。(1分)(意思对即 可)
⑶小说中的李台阳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①重情义。例如因为梦到朋友得了重病,就不顾路途遥远前往看望。②真诚淳朴,例如对朋友能过上好日子献上由衷的祝福。③踏实淳朴,对生活从不奢求,例如明智朋友可以帮助自己改善生活处境,却绝不提要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⑷小说的语言、结局很有特色。请在语言和结局中任选一个方面,集合原文进行分析。
答案:
语言特色:①句式上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②风格质朴,口语化,富于生活气息。③描写手段上以对话为主,切合人物身份以及思想性格。(能答出两点即可,每点4分)
结局特色:①出人意表,不落俗套。从情节发展看,作者故布疑阵,借罗威的心理活动,不断暗示读者李台阳登门拜访一定有所求,并以此构成情节发展的脉 络。结局点明来意完全出乎罗威以及读者的心理预期。②深化主题,温暖人心。结局通过李台阳天真而动人的来访理由,批判了庸俗的人际关系,同时具有温暖人心 的力量。③结局同时也是情节发展的高潮,引人回味,令人深思,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能答出两点即可,每点4分,其中观点2分,分析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我是学历史的,不懂美术,但我喜欢吴冠中先生的画。我们同来自“诗画的故乡”宜兴,吴老画中的山、水、树、田、燕子、人家,不管是丰满毕露的,还是 柔情似水的,我都熟悉。我觉得吴老的画有中国文化的神韵、意境,却又与中国传统画不同,不是一律的灰,雾霭沉沉,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情谊。那舞动的 春之线条、燕之灵动,那河网纵横的江南水乡、白墙灰瓦的江南民居,我也说不出为什么,就是觉得很美,喜欢看,看了很感动。我常想,能画出这样的画的人,一 定有一颗至真至美的灵魂。
吴老的文字印证了我对他的画的感觉。《百日谈》是他模仿薄伽丘《十日谈》来谈自己的身世的,“非年谱,非正传,皆此生活所见所感,啼笑因缘”。我还 记得但是一口气读完《百日谈》的心情,真的是畅快淋漓。心中有真情,胸中有境界,撼动人心,感动人情。这就是吴老。90多页的书稿,描绘90多年的人生。 书稿没有多余的话,却有鲜明的思想,最真淳的情谊,,读来不仅可以感受吴老几十年来的风雨画程,更可以触摸到一颗激情澎湃的“赤子之心”。
在《百日谈》里,吴老最直率地贡献了他的美术观点。从印象派开始的欧洲现代艺术更加吸引他,尤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这部分内容和他后来反复申明的 形成与抽象的关系一脉相承。吴老说,美术美术,掌握“术”容易,创造“美”却困难.因为形式固然关键,“美”却是在无中生出的有。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气、 韵、虚、节奏、运动,是艺术中确确凿凿存在的主要角色。这讲的是无法之法,无用之用,是对灵魂的强调。
吴老还谈到“创新”是他的风骨。吴老是以创新型、思想型画家的激进姿态出现在中国画坛的。他的艺术展取名“叛逆的师承”,他的清新的画和犀利的思想 带给画坛的影响都不亚于地震。但人们不得不一致承认,他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方向。在打通传统与现代、中与西的隔阂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他 要创新,要叛逆,有艺术的新样式,但他既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中体西用”,他说很简单:既学习传统,又吸收外来。他留在法国,学习了西方,却又回到自 己的国土上,画自己的乡土和人民,孕育出新时代的中国画,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喜欢的画。我看他是“全盘西化”了!中国文化的出路何在?我看也不能再退缩了,该学学吴冠中!
当然,是吴老的《百日谈》更是给普通读者看的,因为里面有一个最“质朴无华”的人生,真正的人生。
很多人看吴老,是因为他头上的光环:他是当代中国最具震撼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画家。很多人觉得他很成功,希望从他的成长历程中吸取点经验教训,就 是现在最流行的“砺志”。我觉得不能这么看。他以最纯真的心灵,面对污浊的人世,总比别人多出几倍的感受,爱、恨、悲、悯,揉碎了,还能保持最初的样子。 所以艺术家的果实,是他流血的纯真的心灵孕育的。吴老自己说:画家,那是路边的野草,被人践踏而仍吐出晶莹的花朵,是黄山石隙中生长的松树,缺乏足够的营 养,依然倔强生长而终成风骨。
他的伟大,来源于他的“真”。而葆有“真”,是多么不容易!他是孤独的,寂寞的,是老庄笔下的质朴的人。最伟大的其实也是最简单的。质朴,根源于土地,所以才有大爱,才能创造出大美。
吴老在巴黎街头每天一个三明治;他和妻子不需多说的无怨无悔;他因为老乡亲切地叫他“老吴”时的快乐;他住在总统套间里的浑身不自在;他对自己画作 的爱憎分明——处处都让人感动得掉泪。在“人亡道衰”,物质极度丰富,精神极度贫乏,追名逐利的今天,吴老的人生无疑使一副清凉剂。吴老值得我们宣讲的, 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尽情表达自己,按照自己的真性情来生活。在吴老一幅幅瞬间凝聚永恒的惊世画作背后,是一个最普通的人和最平凡的人生。
(摘编自2010年8月《人物》)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冠中先生认为美术中的“术”固然关键,但“美”才是艺术中更加重要的,是无中生出的有。那抽象的气、韵、虚等,是艺术中存在的主要角色。
B.吴冠中先生的艺术展取名“叛逆的师承”,表明了他的艺术创作思想:既要学习传统的,吸收外来的,又要创新,要反叛,要艺术的新样式。
C.人们认为吴老是当代中国最具震撼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画家,希望从他的成长历程中吸取点经验教训。对于这些认识,作者都进行了否定,认为不能这么看。
D.吴冠中先生认为,画家“是黄山石隙中生长的松树,缺乏足够的营养,依然倔强生长而终成风骨”。这个生动的比喻是突出强调其艺术上的“创新”风骨。
E.通过本文的记述,我们能具体了解吴冠中相声的风雨人生,了解他的美术观,和他对中国现代绘画的重要影响。文章歌颂了他至真至美的人生。
答案:AB
【解析】C项“对于这些认识,作者都进行了否定,认为不能这么看”曲解文意,原文中作者并没有否定“吴老是当代中国最具震撼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画 家”。D项“这个生动的比喻是突出强调其艺术上的“创新”风骨”错,从原文看这个比喻是用来说明吴冠中先生艺术创作中的坚强风骨的。E项“文章歌颂了他至 真至美的人生”表述不够完整,因为文章中还流露出作者对吴先生的无限爱戴和景仰之情。
(2)文中画线句说:“中国文化的出路何在?我看也不能再退缩了,该学学吴冠中!”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存在哪些问题。(6分)
答案:①缺乏创新的思想。②在传统与现代、中与西方面存在隔阂。③两头摇摆,要么全盘西化,要么中体西用。(每点2分)
(3)吴冠中的“至真”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案:①文字上至真,有一颗激情澎湃的“赤子之心”。②美术上至真,以创新为风骨。③生活上至真,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性情来生活(或以最纯真的心灵面对污浊的人世,还能保持最初的样子)。(每点2分)
(4)文章开头说:“我是学全文,历史的,不懂美术。”有人说这句话是闲笔,有人说这句话十分必要。你赞同那种说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示例一是闲笔。①说自己“不懂美术”,但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其实有深厚的美术素养,有前后矛盾之嫌。②“我是学历史的”与文章毫无关系。去掉这两句,以“我喜欢吴先生的画”起笔更能收开门见山、简捷显明之效。(每点4分,其中观点2分,分析2分)
示例二十分必要。①说自己“不懂美术”,就可以在美术方面节省笔墨,而着力塑造人物,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②说自己“不懂美术”,却仍被吴冠中的画感动,更能突出吴冠中其人其画的至真至美。(每点4分,其中观点2分,分析2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运用
标签:高考语文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