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模拟题

2014上海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编辑:

2014-04-04

(六)第一段“我”对淹城先觉得“平淡”,后比作“长着”,先抑后扬,突显敬意。

(七)第三段多次使用“被”和“没有被”,解释了淹城保持古朴沉静风格的原因。

(八)第五段“似乎”一次,说明了作者判断的不确定性,表达既直白又准确恰当。

(九)第八九两端巧借“水”的一项,由实到虚,引出对淹城"活法文化"的探究。

(十)第十二段连用三个问句表达“我”对淹城文化内涵的深入探寻,也引读者思考。

(十一)第十五段“期待”一次寄寓了“我”回归古代淹城古朴而沉静生活的美好愿望。

(1)结合全文,简析本文标题的作用。(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

13.(1)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3)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来源:Zxxk.Com]

(4)夕阳下,酒旆闲, 。(马致远《寿阳曲 远浦帆归》)

(5)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

(7)子曰: ,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泰伯》)

(8)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

2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8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14.写出这首诗中所有押韵的字: 。(1分)

15.下列对本市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虽春风得意但难掩惆怅之情。

C.尾联“寂寥”一次直接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16.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诗的颔联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