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5-08-24
江西六校联考高考模拟试题已经为大家分享,大家可以在做完试题之后参照答案进行查缺补漏。
1.C(A项“熨帖”的“熨”应读yù,B项“旖旎”的“旖”应读yǐ,D项“诟病”的“诟”应读gòu)
2.B(A致—制 C洲—州 D 篇—翩)
3.A(场所:活动的处所;场合:一点的时间、地点、情况。妆饰:打扮或打扮出来的样子;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简洁:简明扼要,干净利落(多指语言文字等);简捷:简便快捷。)
4.D(长此以往:是对未来而言的。师出无名,指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显然,“呼之欲出”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答案”是不能“呼之欲出”的。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也比喻做坏事猖獗恶劣到极点。)
5.D(A.主谓搭配不当,“观望”不能“坚持”、“加入”,“从严”不能让购房者充满信心,应改为“观望的购房者”、“从严的政策”,关联词位置不对,“非但”调到“观望的购房者”之前;B.分类不当,应在“各种”前加上“其他”;C.语序不当,“罕见地”应放在“用四个整版”前)
6.B(A项,因果倒置,“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是哥特式建筑诞生的结果;C项,“一味冒险求高”的结果是“陷入自灭”,而不是“获得成功”;D项,“据说”放在句首,整个句子变成由推测而得,与事实不符。)
7.B(“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和“教堂建筑一味求高”间没有“促使”的关系,前者不是“外因”。)
8.C(无中生有,推论的小前提“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原文没有依据。)
9.B(恶:与“善”相反,坏)
10.C(介词,表被动,“被”。A①连词,表选择,“还是”;②副词,表期望,“一定”。B①连词,表承接,“就”;②连词,表转折,“却”。D①代词,“这”;②连词,“如果”。)
11.B(③这是孟子说的话,不是直接说明原因;④陈述唐人拆毁象祠的原因,与这一话题无关;⑥这是作者的行动,也与这一话题无关。)
12.C(过于肯定,而原文用的是“殆”,表明是一种揣度。)
13.
(1)(3分)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神”1分,“祠”1分,句意1分)
(2)(3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骜桀者”1分,“世”1分,句意1分)
(3)(4分)如果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跟象一样凶暴,也还能够感化他呢。(“而”1分,“至”1分,“虽”1分,句意1分)
附录1:参考译文
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宣尉使安君,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尉使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整它,是什么道理呢?”宣尉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不敢荒废呢。”
我说:“为什么这样呢?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就不孝,作为弟弟就傲慢。对象的祭祀,在唐朝就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样呢?”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不是为了象啊!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用干舞羽舞感化了苗族之后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我从这里能够看到舜的品德的高尚,进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泽流传的辽远长久。
象的凶暴,在开始是这样的,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被舜感化呢?瞽瞍也能听从,那么他已经被舜感化成为慈祥的父亲了;如果象还不尊敬兄长,就不能够说是全家和睦了。他上进向善,就不至于仍是恶;不走上邪路,就说明一定会向善。象已经被舜感化了,确实是这样啊!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他的国家,象不能有所作为呢!”这大概是舜爱象爱得深,并且考虑得仔细,所以用来扶持辅导他的办法就很周到呢。从这里能够看到象被舜感化了,所以能够任用贤人,安稳地保有他的位子,把恩泽施给百姓,因此死了以后,人们怀念他啊。诸侯的卿,由天子任命,是周代的制度;这也许是仿效舜封象的办法吧!
我因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够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这个意义,我将把它向世上讲明。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样,还能够改正;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跟象一样凶暴,也还能够感化他呢。
14.
(l)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本题从表达技巧方面答题,答出夸张、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想象联想得1分,具体展开2分,写到其中的两点即可,首句“老”字分析,次句想象湘君愁白了头,三四句醉后想象畅游银河。)
(2)不矛盾。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表明态度1分,反面衬托1分)
附录2: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赏析 晚唐诗人唐温如在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他唯一的传世之作,让我们深深的记住了他。 诗题中的“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有青草山与之互为映衬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洞庭湖”了。 “西风吹老洞庭波”,诗一开头,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洞庭湖渺渺茫茫的画面,飒飒的秋风,强劲地吹拂在水面上,水面上的波纹便荡漾而来,又急遽而去。诗中的“老”字,更是极耐人寻味,“老”了的是秋风?“老”了的还是洞庭湖水?“一夜湘君白发多”,紧接着诗人将虚幻的神话,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了起来。传说,湘君“闻舜帝崩于苍梧”“以涕挥竹,竹尽斑”。后来湘君便与那斑竹融为了一体,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的悲怀的意象。萧瑟的秋景,竟使美丽而多情的湘君,一夜之间就银发满头,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秋色呀?于是,诗人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悲怀之情,全融合在了那传说与秋景中了,真可谓神而化之。 “醉后不知天在湖,满船清梦压星河”,一个“醉”字,引出的则是一个奇妙的境界。小船悠悠,诗人的心也随之而摇摇,举杯对月,月在何处?于是,便恍恍惚惚地觉得自己一下子已逃离了冷冷的洞庭湖,泊舟在那银河之上了。船桨轻轻地划着银河之水,划出来的还有一片的星光灿烂。船在天上,天在水中;人在船里,梦在心头。这童话般的世界,也只能驻于诗人那“童化”了的世界里了。梦本无形,却言其“满船”,其梦何其之多,更何况还“压”着“星河”,又现“梦”何其之重了。古人写梦的诗不少,但把梦写得如此清新绮丽而又含蓄丰富的却并不多见。 全诗笔调十分地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之新颖独特,诗境之飘渺奇幻,实在是唐诗的上乘之作。而充溢在字里行间的那极富浪漫的色彩,也在后人的诗文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15.
(1)川端康成 《牡丹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5)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16.
(1)在山色、水声和花香中,秦岭女孩保持着最纯真的表情,(美好的环境,美好的人情,1分),因而这时的她是最美丽的。(2分)
(2)转眼间,作者身边只有一个老年乞丐,却找不到他要寻找的那个中年乞丐。(1分)然而,他们同样生活在贫寒与苦难中。(2分)
17.文章的③④⑤段是详写。(1分)具体描述了作者与年轻乘客、秦岭女孩、和中年乞丐邂逅(短暂相遇)的经历。(2分) 而⑥⑦两段是略写(概述),(1分)点出人生 “一转身”中发生的种种变化,是对前文详写的拓展。(2分)
18.转身”指的是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1分)相逢机遇的短暂。(1分)(或答: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 作者告诉人们:人生中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是稍纵即逝的,(2分),因此要格外懂得珍惜。(1分)
19.C、E(C错在“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应是“用环境的幽美,烘托秦岭女孩的纯真、自然”;E错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怅”。)(每项2分)
20.④⑥⑤②③①(4分)
21.
(1)标题:①台风无情人有情 ② 危难时刻见真情 ③ 军民鱼水情(2分)
(2)画外音: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有了他们,才有了每一天的安全和宁静。他们是人民的守护神,他们是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
(3分)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分。
江西六校联考高考模拟试题答案解析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语文模拟题栏目。
标签:高考语文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